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中药煎法可增强药物疗效,减少其毒副反应 河南省肿瘤医院刘怀民主任教你如何正确煎中药

发布时间:2020-07-17  来源:   
2020-07-17  健康大河南

  中医学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斗争过程中成功经验的积淀和升华。而中药的疗效在疾病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的煎法亦不可小觑。曾有病患在煎药时未遵循先煎2h大剂量附子等有毒之品,服药后,出现口舌及全身肌肤麻木,口齿不清,有甚者出现抽搐、昏迷,大汗淋漓,呕吐,腹泻等症状。严格按照中药煎法原则不仅仅增强药物疗效,亦可减少其毒副反应。下面将中药汤剂煎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1.煎药工具:铜、铁、铝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致使中药汤剂成分及味道等发生变化,经长期实践发现,砂锅、陶瓷廉价且性质稳定,高温不易变化,故以砂锅、陶瓷锅最好,其次是搪瓷锅、不锈钢锅,古人早有“煎药忌铜铁”之说。煎药用水宜以纯净为原则,自来水即可。

  2.煎煮方法:先将先将药物放人容器内,加冷水漫过药面,以超出1~3cm为好,如有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浸泡约30分钟,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煎煮2-3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匀后分2-3次服用。

  3.煎药火候:众所周知,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熬药时间的长短及药物性质的不同,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而补益类的药则需文火慢煎40-60分钟。有些药物因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比方说:

  ①先煎:介壳、矿石类药,如龟甲、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牡蛎、龙骨、磁石及生石膏等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完全析出。对乌头、附子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1.5~2h,以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②后下: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豆蔻、草豆蔻等气味芳香,久煮有效成分易于挥发;钩藤、大黄及番泻叶等,久煎有效成分破坏,故此两类药物均宜后下。可于规定煮药时间前5-10分钟放入即可。

  ③包煎:对于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等黏性强、粉末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可避免药液混滋,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沉于锅底焦化。

  ④另煎:对于人参、羚羊角、鹿角等贵重药品,往往单独另煎2-3小时,以便能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

  ⑤溶化:又称烊化。如阿胶、龟胶、鹿角胶、鳖甲胶、鸡血藤胶及蜂蜜、饴糖等为避免入煎粘锅,往往用水或黄酒加热溶化兑服。

  ⑥冲服:某些贵重药物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猴枣、马宝、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如三七、花蕊石、白及、紫珠草、血余炭、棕榈炭、蜈蚣、全蝎、僵蚕、地龙、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等也须冲服。

  4.服药法主要包括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

  (1)服药时间:汤剂一般每日1剂,分2-3次服。急性病可不拘时间,慢性病应定时服。一般而言,病在胸膈以上宜饭后服,病在胸膈以下宜饭前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早晚空腹服;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驱虫药及泻下药宜空腹服;宁神安眠药宜睡前服。

  (2)服药方法:一般汤剂宜温服,但解表药宜偏热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服用丸、散剂均可用温开水吞服。

  5.中药保存:为了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保存的最佳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一方面是因为汤药煮好后,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温保存,这会“加速”药汤变质;另一方面,煎煮的剂里若含有全蝎、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熟地、黄芪等糖分含量较高的中药,也会影响保存时间。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如果是用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应超过3天,以免药液变质影响健康。


[责任编辑: 田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