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中原名医讲师团 > 正文

梅祥胜

发布时间:2017-11-01  来源: 健康大河南   
2017-11-01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 | 文:朱振江 王芳芳」

  你可能没有见过以“光头”形象示人的医生,也没有见过作为专业歌唱家的医生;你可能没有见过在诊室配备钢琴的医生,也没有见过每天带领患者开“大合唱”的医生。

  这种“神一样存在”的医生,在河南就有一位。

  他就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嗓音咽喉病门诊主任——梅祥胜教授。

  正是他,独创“无需药物和手术”的科学发声矫治法、扁桃体炎挑割治疗法,成立“不合乎常理”的诊室,缔造了“嗓音咽喉保护神”的称号。

 

  图1:河南中医一附院嗓音咽喉病门诊主任梅祥胜教授

  一位唱歌很好的嗓音医生

  自创“梅氏科学发声矫治法”

  2015年5月4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唱响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最强音”校园歌手大赛上,梅祥胜教授凭借浑厚宽广的声音一举夺得桂冠。在比赛刚出场时,台下观众便情绪高涨掌声雷动。作为河南中医一附院嗓音咽喉病门诊的“大拿”,兼医术艺术于一身的梅祥胜教授,磁性的男中音在学校和医院尽人皆知,尤其是美声唱法,一般人听不出瑕疵。

  早在大学期间,因为嗓音好,梅祥胜就比较喜欢声乐。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原河南中医学院)读书,那个时候,梅祥胜就经常参加学校及省里的歌唱比赛,并且多次拿奖。“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可以和以后的工作挂钩,这是不矛盾的。”回忆起那段日子,梅祥胜说道。

  个人特质和经历让梅祥胜对于声音这块儿更加感兴趣,当时国内鲜有嗓音疾病专门的诊室,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开天辟地,见人所未见,及人所未及。于是,大学毕业后,梅祥胜选择以治疗嗓音疾病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1997年,国内才有在职研究生,当时梅祥胜就考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届在职研究生,主攻嗓音这块。

  “一定要做好准备,随时出击!”梅祥胜在心里不断告诫自己。嗓音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用嗓过度,二是用嗓不当,其中因用嗓不当而致嗓音疾病的占大多数。为此,梅祥胜一直在寻找正确用嗓的方法。

  他知道,只有发声方法正确了,才有可能彻底根除嗓音疾病,这是治本。

  “没有方法、没有技术、没有设备,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全部要靠自己创造。”做为耳鼻喉科医生,强烈的责任感使他长期寻找、学习、研究嗓音咽喉治疗的最佳方法。虽然毕业后在郑州热电厂医院工作,平台小、发展慢,但他克服种种困难,不落下一本专业书籍,不错过一场学术讲座,汲取前人知识,学习同行经验。

  用梅祥胜自己的话说,那个时候的他真的是求知若渴。尤其是1998年一次意外事故后,当时梅祥胜被抢救了3天3夜才醒来,他说:“后来我就想,人啊,要想不活很容易,要想活好很难,所以自那以后,我更加珍惜人生、珍惜时间了,要做就要做的有意义、有价值。”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在梅祥胜身上体现得如此真切。

  2002年,机缘巧合,一次学术会上,梅祥胜有幸见到国内嗓音学泰斗、北京友谊医院第一任耳鼻喉科主任杨和钧教授。学习声乐的梅祥胜在杨和钧教授面前唱了一曲,杨和钧教授当即惊诧“啊,唱这么好!”、“好苗子!”、“我收你这个学生了!”马上给梅祥胜一本书,交代他好好看,并嘱咐他7月份的会议一定要参加。杨和钧教授曾率先在国内开展嗓音医学研究,对梅祥胜这样为数不多的能唱的嗓音医生,分外赏识和器重。自那以后,凡是杨和钧教授主持的学术会,必力推梅祥胜,鼓励他、指引他、锻炼他。

  遇到合适的人,真的很重要。杨老对梅祥胜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位生命中的恩师,至今仍让梅祥胜感激与崇敬。

  得到杨和钧教授的认可和指引后,梅祥胜开始在临床上尝试发声训练,说、唱、发声逐渐组合,正式开展嗓音矫治法,用“唱”指导患者“说”——也即“练声”。独特的发声训练,很快便吸引一批又一批诸如教师、歌手、推销员等用嗓过度的患者,梅祥胜多年的付出终于开始有所回报,在医技上逐渐显山露水。

  2005年,梅祥胜被调到河南中医一附院,成立嗓音咽喉病门诊,正式提出其独创的“梅氏科学发声矫治法”这一概念。任何新专业的起步,都需要自己冒很大的风险,付很大的代价。因为临床需要,梅祥胜在这条道路上得以继续前行;但又因该专业在国内的稀缺,最初的他在这条道路上走的异常孤独和艰辛。

 

  图2:梅祥胜教授为患者进行针灸

  门诊刚成立时,为了看病需要,他便自费买了一架钢琴,用于对患者的发声训练;为了克服人手少的困难,他一人担起三人的工作量,既当医生又当护士,问诊、按摩、针灸、练声,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日连轴转;为了保持好嗓子使声音听起来更有力量,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食物,练习气沉丹田,科学发声……坚定着信念,背负着压力,对新患者普及科学发声的优势,为老患者解释坚持训练的意义,梅祥胜一遍又一遍“推销”着科学发声矫治法。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尝试发声训练,越来越多的患者从这里康复,不到三个月,嗓音咽喉病门诊就“火起来了”。

  “人生的任何机遇、巧合,其实都是在你自己有准备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成功的结果。”梅祥胜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梅氏科学发声矫治法”并非凭空捏造出来,而是梅祥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林俊卿,是国内从事嗓音治疗最早的专家,也是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他尝试把声乐方法运用到嗓音治疗,摸索出以“咽音”为基础的练声体系,但随着1996年林俊卿博士的去世,国内掌握这项练声方法的人几乎没有。在某些程度上,梅祥胜与林俊卿博士是相似的,同样学习医术、并热爱歌唱,同样将音乐训练纳入嗓音治疗。不同的是,“咽音练声法”主要服务有歌唱天赋的人群,而“梅氏科学发声矫治法”则是服务嗓子出问题的患者。

  梅祥胜介绍,作为嗓子没问题的人,比如学习声乐的,可以运用咽音练声法。但对那些嗓子有问题或者艺术家把嗓子唱坏了的,就需要用科学发声矫治法。这就是二者的差别,服务对象不同。

  “梅氏科学发声矫治法”,因为独特的“狗喘气、甩舌头、气泡音”,使声音嘶哑、男声女调、痉挛性发声障碍、单侧声带麻痹等这些世界医学界的难题,在他这里都不是问题。他常给患者解释:“人的声音,由于发声错误导致的声带疾病,除了针对病情给予治疗外,一定要还原给他正确的发声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治疗后不复发。”

  自从梅祥胜教授的科学发声训练法开展以来,在临床治疗中坚持运用十几年,每年为上千名歌唱演员、播音员、教师、售票员、推销员、公关人员等用嗓过度患者送去良方,解决诸如急慢性咽炎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发音障碍、失音等疾病之苦,并逐渐受到业界的认可和推崇,梅祥胜教授本人也因此受邀前往国内各大学术会议进行专题讲座。

  一手能割能挑的出色绝技

  独辟“梅氏扁桃体挑割治疗法”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一个好的医生,习惯从治疗中总结经验,善于从经验中发现问题,进而思索改进问题的良方。梅祥胜就是这样的“有心人”。

  看了很多嗓子有问题的孩子,他发现这些孩子绝大多数扁桃体都有问题,常规治疗就是抗生素、激素、保守,严重的就手术摘除,梅祥胜自己很多年也是沿用这一套方法。“但是后来,我常常想,也越来越感觉到:摘除,不是个办法。”

  梅祥胜深知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其免疫球蛋白IgA可抑制细菌对呼吸道黏膜的粘附,并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扩散,对病毒也有中和与抑制作用。一旦摘除扁桃体,这些免疫作用都将消失,健康也将受到侵袭。

  “扁桃体不可轻易摘除,必须要有介于药物和手术之间的办法。”梅祥胜开始关注当时一些医院已开展的扁桃体炎啄治法,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有效率治愈率都很理想。由于技术保密,他以患者身份前往观摩了2次,便明白了其中要点。但啄治的施治范围程度有限,有时还需要用麻醉药,“怎么能改良下,不使用麻醉药消炎药?”接下来,他便在前辈“啄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觉,结合书本知识、解剖学、血管神经分布等,不断研究、琢磨和改良:最终决定将挑治、割治结合。

  而他决定改良的目的,首先是要优于手术的,不住院、无疼痛,其次是不用麻醉药、消炎药。啄治是像啄木鸟一样啄对扁桃体进行啄,一次点四五下,梅祥胜是把中医的挑法、割法相结合,并且使用手术弯刀进行,这样优势就大了:面对发炎的扁桃体,可以挑,可以割,还可以啄,比单独啄治力度大得多,适应症范围也要大很多,相当于“三级跳”。

  就这样,在他超乎常人的思考、总结、实践下,“梅氏扁桃体炎挑割治疗法”问世了。是在保留扁桃体正常细胞组织的前提下,对慢性发炎及充血增生肥大的扁桃体原发病灶,施行中医的挑治和割治,将扁桃体内的隐窝打开,根据穴位找到不疼痛的点,放出隐藏的淤血、细菌等分泌物,使其炎症、增生等病变组织自行收缩、痊愈,从而达到不发炎、不发烧的目的。这项技术,说难不难,但实施起来必须有扎实的中医学基础,对扁桃体上神经及血管的分布了如指掌,如此才能保证挑割过程中既不损伤大血管,又不触及神经干。否则,第一种情况会出血,第二种情况则会特别疼痛。

 

  图3:梅祥胜教授为一名扁桃体炎患儿进行挑割治疗

  2012年,梅祥胜彻底告别扁桃体切除术,开始实施第一例扁桃体炎挑割治疗法。刚开始每天做一例,后来增加到每天2例、3例……范围逐渐扩大,从那开始,扁桃体炎的挑割治疗法一发而不可收,发展到现在每天70多例。

  相对嗓子问题,国内儿童扁桃体炎患者基数更大,所以从患者量上来说,扁桃体挑割治疗法可谓后来居上,很快便与做科学发声矫治的人数不相上下。

  向上一挑,向下一割,手起刀落,干净利落。短短几秒钟,便足以打开扁桃体结构,摧毁藏纳细菌和病毒的“蚁窝”,从根本上消除炎症。

  “还有几下?”五六岁的孩童不停地询问。

  “7下”、“6下”······“1下”、“好了,疼不疼?”

  “不疼!就是嘴里太腥了。”

  “这就对了,你把细菌吐出来,这样病才会好。”

  这是诊室里梅祥胜和患儿间常见的对话。临走,梅祥胜不忘交代孩子的家长:“回去一定要恩威并施,让他养成好的习惯。”

  因为无麻醉无疼痛无需住院,因为梅祥胜的用心耐心细心,挑割治疗法很快“俘获”患儿家长们的心,倍受青睐。挑割治疗法的应用,使得每年数千名儿童的扁桃体得以保住。作为一名中医,对梅祥胜来说,能够彻底抛弃扁桃体切除手术,利用中医方法达到疾病的治愈,无疑是最大的满足和成就。

  “扁桃体其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尤其在儿童、少年时期,对保护身体健康承担着重要的免疫作用。若切除了,是很可惜的。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轻易就割除孩子的扁桃体,它存在于人体就肯定有它的作用。”梅祥胜强调。

  很多患儿,在西医建议切除扁桃体的情况下,来到梅祥胜这里,几次挑割之后便能明显改善,继而重获健康扁桃体。梅祥胜说“我从来不给患者保证一定治好,只让他们通过事实去感受、去信服。”这种自信,是多年的磨砺给予的,是娴熟的技术给予的,是他人的肯定给予的,是患者的信赖给予的。

  一个温馨如家的别样门诊

  成就“嗓音咽喉保护神”佳话

  患者对梅祥胜的信赖,说得出,更看得到。

  在大部分人印象里,医院是烦闷和急躁的聚合地,来到这里的人,或行色匆匆满面愁容,或步履迟缓无精打采,但在梅祥胜的诊室,却是另外一幅状态:每天早8点到晚8点,来来往往几百个患者,男女老幼,各行各业,轻松打着招呼,平静做着治疗,愉快说笑聊天,全身心投入朗诵或合唱……任何悲戚忧愁都与这里无关,俨然医院里的“世外桃源”。

  没有病房,没有手术,没有麻醉,患者只需定时来到这里做治疗:挑割、针灸、推拿、科学发声训练。大家相互之间都很熟络,座椅挨着座椅,闭目养神,或小声交谈;针灸时能舒服地睡着,练声时又激昂地歌唱;时而温馨安静,时而欢乐热闹。

  一切治疗都是舒服的,放松的,踏实的。

 

  图4:河南中医一附院嗓音咽喉病门诊一角

  这些患者,因为疾病走到一起,因为治疗互帮互助,在梅祥胜的带领下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关心彼此的病情,鼓励对方的自信,提醒梅祥胜及时喝水,嘱咐护士们早点回家,每天治疗结束后争抢着打扫卫生……

  梅祥胜心底有一个理念,他认为想要有效治好病,必须让患者享受放松的环境,给他们家一样的感觉,而不是冷冰冰的。

  作为科室主任,他以身作则,用行动感染着诊室里每一个人。富有磁性的嗓音透露着爽朗与豁达,毫无顾虑的笑声听得出和蔼与乐观,不厌其烦的解释诠释着可信与可靠。他的一言一行,都让身边的患者好感爆棚赞不绝口。而“嗓音咽喉病门诊”早已成了诊室的学名,“梅氏庄园”、“康复乐园”、“温馨大家庭”、“梅花针大家庭”才是患者对它的亲切昵称。梅祥胜这位“大家长”,则是患者心中的“保护神”,争分夺秒为他们科普、治疗、训练,坚定不移给他们康复痊愈的信心。

  诊室的和谐,医患交流的通透,让每一位从这里康复的患者,临走之时无不难舍难分。他们送来锦旗,留下感恩,写了成百上千字的信,表达自己的不舍与热爱:

  “敬爱的梅老师,亲爱的病友们,一转眼在梅氏庄园度过了五个月的时间,五个月的朝夕相处,五个月的欢声笑语,诊室俨然成了我心中的另一个温暖的家。”

  “这段日子有太多美好回忆,连扎针也那么快乐。”

  “梅大夫以其高尚的品德和高超的医术营造了一个嗓音病人康复的乐园,我有幸在这里生活了一个月,不但治好了自己的病,也结交了一帮可爱又可亲的病友,大家一起针灸,一起练声,生活上互相帮助,精神上互相鼓励,这些都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我不会忘记那些年我们一起奋斗的日子!”

  “我们很多患者都亲切的称他为这个患者之家的“大家长”了。他给我们的感觉,真的就像是家长一样的亲切和慈祥。”

  “他耐心的听我讲解病情,后详细向我介绍了他的治疗方法(针灸+推拿+中药+嗓音训练)和预期的治疗效果,言语之间我感受到他是一位愿意为病人负责任的大夫,所以,我决定留下来在这里治疗……”

  “一天到晚,难得喝口水的是他;中午忙碌,顾不上吃饭的还是他;为病人跑前忙后,匆匆穿梭于诊室和走廊之间的是他;为外地病人周末加班、为本地上班族平日加点的还是他。”

  ……

  跟着梅祥胜实习的一位学生说:“梅老师人特别好,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就是特别好。他还把自己的衣服送给比较贫穷的患者。”同行的医生更把梅祥胜当做亦师亦友的前辈,“他不仅医学素养很棒,而且为人也超好。诊室里面的护士过生日,梅老师还请客吃饭呢。”

  一个德艺双馨的医生,一个妙手仁心的医生,所得评价莫过于此。

  和大多数医生一样,忙碌的时候,梅祥胜连一口水都喝不上,逮着机会,一仰脖就是一大杯;每天的午饭也要等到下午近两点才能吃上,晚饭则是在八点之后。即便如此,劳累一天后回到家,梅祥胜还要坚持慢跑、做俯卧撑,他说“作为医生一定要有健康的体魄,否则自己身体都垮了,还怎么去治疗患者?”

  为方便看清咽喉部情况,梅祥胜头上一直带着一盏灯,他笑称自己每天就像一个带着矿灯的工人。后来他干脆把头发全部剃干净,不知从何时起,额头因为每天带灯而留下了一道痕迹,成为他30年行医生涯最真实的写照。

  因为患者是坐着接受治疗,梅祥胜就一直保持驾着胳膊的姿势,酸了、疼了、麻了、木了……早就习以为常。

  图5:梅祥胜教授每天要保持这个姿势对患儿治疗

  直到今天,随着患者量的激增,门诊分配了更多人手,但他每晚仍是忙到七八点才看完最后一位患者,每周仍是只抽出一天半时间休息。

  医生是苦尽,病人则是甘来,没有奉献精神的人当不成好医生。从最初的抉择,到最后的如愿,梅祥胜付出了时间和金钱,付出了努力和坚守,付出了那个最好的自己:不抱怨,不抛弃,不放弃!

 

  图6:梅祥胜教授为患者诊断

  科学发声矫治法与扁桃体炎挑割治疗法,如同梅祥胜的左膀右臂,让他在疾病治疗上得心应手,随着名气的扩大,患者源越来越广,囊括全国各地以及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韩国等数十国,梅祥胜不仅成为医院最抢手的专家之一,也很快在嗓音咽喉病专业里崭露头角,无论走到哪里都自带光环。来自国内外的同行纷纷来观摩学习,“梅氏”现如今已不仅仅是一门医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中国外科之父、医学泰斗裘法祖院士曾感叹:“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为医,当精于医技,诚于医德,如梅祥胜,虽非轰轰烈烈,却渗透到细微日常,牵动着一病一患。如一根燃烧的蜡烛,平静而热烈,消耗着,奉献着,沸腾着,治愈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


[责任编辑: 苏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