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医生科普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杜敬晓:总觉得喉咙有痰咳不出?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在搞鬼,教你3招科学祛痰

发布时间:2025-06-12  来源:   
2025-06-12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文|宜阳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杜敬晓)“每天早上喉咙像堵了团棉花,使劲咳也咳不出多少痰。”35岁的程序员李先生持续半年的困扰,是约18%成年人的共同难题。慢性支气管炎作为常见病因,正让无数人陷入“痰黏咳不出”的困局。这些顽固痰液从何而来?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一、喉咙里的“黏痰困局”:炎症如何改变痰液性质?

  正常呼吸道每天仅分泌5-10ml黏液,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支气管黏膜因长期炎症,黏液分泌量激增3-5倍。黏蛋白形成的网状结构,让痰液变得像“胶水”般黏稠,更棘手的是纤毛“清痰系统”失灵——炎症导致纤毛倒伏脱落,每分钟1000次以上的摆动频率大幅下降,形成“痰黏-排痰难-炎症加重”的恶性循环。

  退休教师张阿姨被动吸烟20年,长期感觉喉咙有痰,CT显示支气管壁增厚、黏液栓形成。这种痰液滞留不仅引发咳嗽,更可能堵塞细支气管,诱发肺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二、识别疾病信号:别把慢性支气管炎当咽炎

  区分关键在痰液特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晨起痰量多,呈白色黏液性或合并感染时的黄色脓性,甚至带血丝,且常伴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的慢性咳嗽。而普通咽炎痰液量少,多为白色泡沫痰,以干咳为主。

  当出现持续8周以上咳嗽、每日痰量超10ml、冬季症状加重或活动后气短,需警惕“慢性咳嗽 - 咳痰综合征”,约30%这类患者会发展为典型慢性支气管炎。42岁的出租车司机王先生烟龄15年,直到咳出黄绿色腥臭味痰液才就医,确诊时肺功能已受损。

  三、科学祛痰“组合拳”:三招打破痰液困局

  (一)物理祛痰:体位引流与有效咳嗽

  体位引流需根据病变部位调整姿势,如右肺上叶病变取左侧卧位、头部垫高30°,每次15-20分钟,配合杯状手型从下往上叩击背部,帮助痰液松动。有效咳嗽训练则先做5-6次腹式呼吸,深吸气后屏气3-5秒,再短促有力咳嗽,收缩腹肌辅助排痰,可使日均排痰量增加40%。

  (二)环境与饮水:稀释痰液的基础方案

  室内湿度保持50%-60%,干燥季节用加湿器并每日通风2-3次。每日1500-2000ml温白开水(心肾疾病者遵医嘱)必不可少,张先生通过定量饮水发现痰液明显变稀,“如同给干结泥巴加水”。

  (三)药物与食疗:专业干预与日常调理

  祛痰药分两类:乙酰半胱氨酸等黏液溶解剂分解黏蛋白,氯化铵通过刺激胃黏膜反射性稀释痰液。需注意镇咳药可能抑制排痰,仅在咳嗽剧烈时慎用。食疗方可辅助:雪梨百合羹润肺,陈皮茯苓粥理气,蜂蜜萝卜汁清热,根据体质选择效果更佳。

  四、生活习惯调整:这些行为正在加重痰液

  吸烟是痰液增多的“头号推手”,吸烟者痰液量是不吸烟者2-3倍,戒烟后黏膜修复可明显改善症状。高盐高脂饮食会加重呼吸道水肿与血液黏稠度,每日食盐应少于5克,多吃梨、枇杷等润肺蔬果。缺乏运动则降低排痰效率,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每周3-5次能增强心肺功能,帮助痰液排出。

  从李先生的持续困扰到王先生的症状改善,科学祛痰不是简单止咳,而是从病理机制到生活细节的全面调整。当掌握这套“心理+生理”的组合方案,打破呼吸道的“痰液困局”,每一次顺畅呼吸,都是对肺部健康的最好回馈。


[责任编辑: 张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