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医生科普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吴磊明:当心脏发生“电路故障”——揭秘室上速成因与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4-12-25  来源:   
2024-12-25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吴磊明)在人体这个精妙复杂的 “生命工厂” 里,心脏无疑是最为核心的 “动力车间”,它夜以继日地跳动,为全身输送着维持生命运转的血液。然而,就如同精密的机器有时也会出现电路故障一样,心脏也可能遭遇类似的麻烦,室上速便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心脏电路故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室上速的神秘世界,揭开它的成因之谜,并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什么是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为室上速,临床上非常常见,不发作时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一旦发作心跳会非常快,通常可以达到160~200次/分,其发作有个特点: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很多患者在就医时会描述:好好的,心脏突然就开始跳快了,有时候憋口气就过来了。当然,也有部分患者发作症状不典型,并没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是由电信号传导产生的,这些电信号号通过心脏里一些特殊传导束(可以理解为心脏的电“电线”)来传导,使心脏能够按一定顺序和频率,合理、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室上速的患者往往因为这一特殊组织中出现了两根甚至三根电线(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或者在其他部位多长了根“电线”,这样连接心房和心室的“电线”就由一根变为两根或者更多。偶然一个刺激(早搏)让这条异常电路通上电后,会使电流在局部环路内不停打转,每一次打转多会传导一次电信号,使心脏跳动一次。环路内电信号不停打转会导致心动过速的发生,心率就会变得非常快。这就是室上速的主要发病机制。

  二、室上速有哪些危害?

  室上速患者心跳次数越快,时间越久,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越大。

  室上速发作时患者会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部分患者因为心率过快影响到血压,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极少部分严重的心脏室上速患者,可能会突发心梗,或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阵发性室上速的发作通常是突然发生的,持续时间不等,有的患者可能仅持续数秒或数分钟,而有的患者则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在发作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不适和恐慌。

  三、室上性心动过速如何进行治疗?效果如何?

  阵发性室上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电生理治疗和射频消融等多种手段。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以减慢心率和稳定心律。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室上速。

  物理治疗:刺激迷走神经末梢的方法来降低心率,如屏气、用力呼气、诱发呕吐反射等,从而缓解阵发性室上速的症状。

  电生理治疗:对于急性发作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采用电刺激,如食道调搏超速抑制和直流同步电复律等方法来终止阵发性室上速的发作。

  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一种有效手段。室上速的“病根”在于天生多长了一条(或几条)通路。而现在最常见的“射频消融术”仅需在腿部穿刺3个3毫米左右的小孔,通过血管将导管放入心脏,使用高频电流通过局部心肌组织产生热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将心房与心室之间、或是心房心室交界区域的一条(或几条)异常的通路彻底地消除。手术创伤十分微小,术后8-12小时即可下床活动,通常术后24-48小时即可出院。

  射频消融就像是狙击手一样可以准确命中目标,同时不会误伤其他正常组织,成功率可以达到98%左右,复发率<3%,手术并发症少,是目前首选同时也是彻底根治室上速的方法,手术成功后不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四、术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还需要服用哪些药物?

  术后通常需要卧床12~24小时,具体时间根据下肢穿刺血管情况而定,如果仅穿刺静脉,12小时后即可下床活动,如果穿刺有动脉,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建议24小时后再下床活动,以免穿刺部位出血。如无特殊情况建议术后1~2周内适当休息穿刺肢体,避免过度用力。

  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手术成功后不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如合并有其他相关疾病,继续服用相关药物即可。

  在日常生活中,室上速患者还需要注意自我管理,预防室上速的发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中。合理饮食,减少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戒烟限酒。同时,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监测心脏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室上速虽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但只要我们对它的成因、诊断方法和应对策略有足够的了解,就能在面对它时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应对。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有效的自我管理,让心脏的 “电路系统” 恢复正常运转,继续为我们的生命之旅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责任编辑: 孟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