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陈博:紧急时刻显身手 急性创伤急救知识普及
健康大河南讯:(文|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急诊外科主治医师 陈博)在日常生活中,急性创伤是一种常见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了解并正确处理急性创伤,不仅能为伤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还能为后续的专业救治赢得宝贵时间。本文将从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急性创伤的处理方法。
一、止血
急性创伤中,出血是最常见的危险情况之一。出血不仅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还可能引发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迅速有效地止血至关重要。
1、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动脉出血的紧急情况。用手指直接压迫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动脉,阻断血流。例如,对于手腕出血,可用拇指压迫桡动脉;对于大腿出血,可用手指压迫股动脉。
2、止血带止血法
当指压止血法无效或无法持续时,可使用止血带。止血带应绑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但应避免直接绑在皮肤上,以免损伤皮肤。止血带应每隔45分钟放松1-2分钟,以防肢体坏死。
3、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和躯干的出血。先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覆盖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适度加压包扎。加压包扎不仅可以止血,还能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
二、包扎
包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感染风险,同时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正确的包扎不仅能促进伤口愈合,还能为后续的专业治疗提供便利。
1、选择包扎材料
常见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敷料、干净的纱布、毛巾等。在紧急情况下,如找不到专业包扎材料,可就地取材,使用衣物、布料等代替。
2、包扎方法
环形包扎法:适用于手腕、脚踝等较细的部位。将绷带从伤口的一端开始,环形缠绕,直至完全覆盖伤口。
螺旋包扎法:适用于四肢等较粗的部位。从伤口的一端开始,绷带螺旋式向上缠绕,每一圈都覆盖前一圈的一半。
“8”字包扎法:适用于手掌、脚掌等弯曲部位。先用绷带在伤口处环形包扎几圈,然后沿弯曲部位做“8”字形交叉包扎。
三角巾包扎法:适用于头部、肩部等不规则部位。将三角巾展开,一端放在伤口处,其余两端围绕伤口交叉包扎,最后打结固定。
3、包扎注意事项
包扎动作应轻柔、迅速、准确,避免加重伤口损伤。
包扎时应保持松紧适宜,既要达到止血和固定的目的,又要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包扎后应定期检查伤口情况,如发现出血、渗液或感染迹象,应及时更换包扎材料。
三、固定
在急性创伤中,骨折是常见的损伤之一。正确的固定不仅能减少骨折端的活动,防止继发性损伤,还能减轻疼痛,便于转运。
1、固定原则
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
固定材料应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压迫皮肤导致损伤。
固定时应超过伤处上下两个关节,以稳定骨折部位。
2、固定材料
常用的固定材料有夹板、木板、树枝、硬纸板等。在紧急情况下,如找不到专业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使用衣物、毛巾等代替。
3、固定方法
对于四肢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板固定,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固定。
对于脊柱骨折,应保持伤者身体稳定,避免移动。可用木板或硬纸板平铺在伤者身下,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身体两侧。
对于颈椎骨折,除了固定身体外,还应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避免移动。
4、固定注意事项
固定时应保持伤者舒适,避免过紧导致呼吸困难或血液循环障碍。
固定后应定期检查固定情况,如发现松动或移位,应及时重新固定。
固定后应尽快将伤者转运至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四、转运
在急性创伤中,及时有效的转运是救治成功的重要保障。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伤者生命体征稳定,避免加重损伤。
1、拨打急救电话
在发现急性创伤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简要说明事故地点、伤者人数及伤情,并保持电话畅通,以便急救人员随时联系。
2、保持冷静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保持冷静,有序地进行急救处理。避免盲目移动伤者,以免加重损伤。
3、检查伤者意识
轻拍重呼伤者,判断其是否清醒,同时观察呼吸和脉搏情况。如伤者无意识且呼吸停止或暂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保持呼吸道通畅
检查并清除伤者口腔内的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的伤者,可采用仰头提颏法打开气道。
5、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对于意识清醒、伤情较轻的伤者,可采用担架或车辆转运。
对于意识丧失、伤情较重的伤者,应采用救护车转运,并在转运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生命支持治疗。
6、转运注意事项
转运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对于上止血带的伤者,应记录上止血带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避免肢体坏死。
搬运脊椎骨折的伤者时,应保持伤者身体稳定,避免移动。颈椎骨折的伤者还应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
用担架搬运伤者时,一般头略高于脚,休克的伤者则脚略高于头。行进时伤者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观察伤者情况。
用汽车、大车运送时,床位要固定,防止起动、刹车时晃动使伤者再度受伤。
五、结语
急性创伤的处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冷静判断、有序行动。掌握正确的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方法,不仅能为伤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还能为后续的专业救治赢得宝贵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