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吕程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腿脚不便”之谜
健康大河南讯:(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 吕程威 )有一种病,听起来像是老年人的专利,却悄悄地侵蚀着我们的生活。它就像一位不请自来的“腿脚不便”客人,悄悄潜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双腿变得沉重、无力。它不是感冒,也不是关节炎,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疾病的面纱,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可以注意。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场“硬化”的风波
想象一下,我们的血管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负责将血液和营养输送到全身各个角落。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血管就像年久失修的高速公路,逐渐变得拥堵、狭窄,甚至完全封闭。这是因为血管里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垢”太多,导致血管壁越来越厚,血管越来越窄,血流越来越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这样一个让血管“硬化”的病症。
它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尤其是那些长期吸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朋友。这些因素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动脉硬化的大门,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场“硬化”的风波。
二、下肢血管“硬化”的症状:当“老寒腿”变成了“硬化腿”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可谓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
腿脚不便:患者常常感到腿部酸痛、乏力,尤其是在走路、爬楼梯时更为明显。就像一位老朋友突然变成了“慢动作”模式,让人不胜其烦。
脚部冰凉:由于血液循环不畅,患者的脚部常常感到冰凉,就像冬天的寒风一直在吹。
间歇性跛行:患者在行走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腿部疼痛,迫使停下来休息,休息后疼痛缓解,又能继续行走。就像一位疲惫的舞者,跳不动了就休息一下,然后继续跳舞。
走路如踩棉花:由于血管狭窄,患肢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患者在走路时感觉像踩在棉花上,脚底发软。或在快走过程中,下肢感觉不适,原地休息后可得到缓解并继续行走。
静息痛:即使在静止休息状态下,患肢也会出现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肢体坏死: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肢可能会出现足趾皮肤颜色的改变,变暗甚至发黑,发生足趾溃疡及坏疽,最终导致截肢。
三、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与硬化“和平共处”
既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此可怕,我们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之和平共处呢?以下是一些生活建议:
饮食:我们要尽量选择低盐低脂的食物,告别那些油腻腻的大餐。同时,戒烟限酒也是必要的,毕竟烟雾和酒精都是血管的“催硬化剂”。
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侧枝循环的形成,帮助血管“重获新生”。不过,运动也要适度,以免过度劳累导致并发症。
保暖:寒冷是血管的敌人,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穿暖和的衣物,避免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让血管保持温暖。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好朋友。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我们要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让血管远离它们的侵害。
四、“硬化”在进展,医生来帮忙
如果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干预,仍无法使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那么我们不能再一味地逃避,需要尽快找到血管专科医生就诊,积极治疗,避免截趾或截肢等危害性事件的发生。
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后,需要注意啥?
患者做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后,注意事项也要重视。
首先,手术后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术后病人要遵医嘱用药,按时服用抗血小板等药物,预防动脉内血栓形成。
术后伤口护理也十分重要,要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定期换药,防止伤口感染。
术后的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到正常生活中去,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血管重塑。
最后,一定要记得按时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警惕全身其他血管狭窄后的症状
动脉硬化并非局限于某一条血管,而是全身血管系统共同面对的问题。全身其他血管狭窄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心脏(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可能导致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
脑部:脑动脉硬化可能导致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肾脏:肾动脉硬化可能导致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腹部:腹主动脉硬化可能导致腹主动脉瘤等。
动脉硬化不是单一的“战役”,需要兼顾各个环节,照顾到全身各脏器的功能。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就应尽快就医,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动脉硬化是一场全身性的“老化警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从生活方式的改变开始,预防和控制动脉硬化的发展。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慢性疾病等手段,积极的药物干预和适时的手术干预,我们可以让血管变得更加疏通,让血管保持年轻,远离硬化的困扰,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让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