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如何避免“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王跃辉:老人冬季安全从预防摔倒做起
健康大河南讯:(文|郑州市骨科医院关节一科副主任医师 王跃辉)摔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是导致老年人创伤性骨折的第一位原因,也是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尤其是现在已经入冬了,天气逐渐变冷,随着大家身上的衣物逐渐加厚,会出现行动不便、身体不灵活等情况,老年人摔倒的几率更是逐步升高,且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因此,我们所说的“摔倒后引起的髋部骨折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不是说这次骨折后,就再也不会骨折了,而是一旦发生这种骨折,有的老年人的人生就走到了终点。
一、为何老年人容易摔倒
老年人容易摔倒,主要与自身活动能力、听觉、视觉、平衡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自身活动能力因素: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导致动作平衡失调,容易发生摔倒。
晕厥相关疾病影响:部分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急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低血糖等都能引起老人出现头晕、眼花、体力不支等容易造成摔倒。
听觉、视觉、平衡功能异常:患有脑血管病、小脑功能不全、帕金森病等患者,身体维持平衡的能力较差,容易摔倒。要特别注意某些神经系统病变又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的患者,往往存在着较大的摔倒风险。
药物不良反应、酒精中毒:很多药物以及大量饮酒都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起到麻醉抑制作用,神志、意识、身体平衡、血压等出现异常,增加摔倒的风险。相关药物包括:镇静催眠药、降压药、利尿药、抗抑郁药、安眠药、麻醉药等。
环境因素:有很多老年人摔倒都是由于地面不平、有积水、障碍物、光线太强或太弱等原因造成的。
其他因素:如衣裤过于长、鞋底不防滑、体位改变动作过快等。
二、为何说是“髋部骨折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可怕的不是摔倒引起的骨折本身,而是骨折后不得不长期卧床造成的各种并发症,因为这些并发症是会要人命的。
老年人最常见的两种摔倒姿势是手掌着地和臀部着地。对于老人而言,手掌撑地,这种受伤常引起上肢骨折,这种骨折在护理上不需要卧床,而且康复训练也比较容易做,一般不发生致命性的并发症。另一种摔倒姿势是臀部着地时,这种摔倒的姿势往往会导致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或腰椎压缩性骨折,这种骨折使得老年人翻身和起坐都十分困难。一旦长期卧床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和褥疮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
三、老年人怎么预防摔倒
很多人会觉得摔倒是突然发生的情况,属于意外,对于摔倒,老年人是防不胜防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老人骨折后,活动能力下降,需要专人陪护,这也会给家庭增加经济、人力负担。所以,为促进老年人健康,预防老年人摔倒,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和适应衰老
老年人应逐渐认识并适应衰老这一过程,根据身体情况主动调整行为习惯。比如日常生活中放慢速度,不要着急转身、站起、开房门、接电话、去卫生间等;不登高取物,不进行剧烈的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二)科学运动锻炼
科学运动锻炼能保持或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减缓因衰老引起的关节僵硬,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保持骨骼健康等。建议老年人尽量保持身体活动,尽可能增加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健身操等,或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健身跑、游泳、登山等。
(三)使用辅助器具
老年人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的辅助工具。常用适老辅助器具包括:手杖、助行器、轮椅、扶手等,都可发挥辅助支撑行走的作用,是简便有效的防摔倒工具。助行器尽可能选择前面有两个轮子后面没有轮子的椅式助行器,可以防止打滑。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可根据情况使用髋关节保护器。
(四)调整走路步态
见过很多不服老的老年人,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走路风风火火的,速度一点都不逊于年轻人,其实心态年轻是好事,但生活中还是要注意一下的。建议老年朋友们,平时走路时双脚小步向前走路,保持自身重心始终在脚下。
(五)正确、合理用药
对于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人,建议在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服用降糖、降压、利尿药的病人,应遵医嘱服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六)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会增加摔倒后骨折的风险,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骨密度检测,一旦确诊骨质疏松,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规范、积极治疗,并重视预防摔倒。
老年人一旦摔倒,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综合评估,以确诊摔倒发生的原因,尽早进行合理的治疗,以减少或防止反复摔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