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医生科普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周易:心律失常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正确判断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3-11-29  来源:   
2023-11-29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文|睢县人民医院心内二主治医师 周易)心律失常,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跳动不规律了。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危害可轻可重,轻者心慌、头晕,重者引发猝死、危及生命。一般来说,心律失常的症状轻重不一,取决于发病的类型、持续的时间以及原发病的严重程度。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及其症状表现,以便大家正确判断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一、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

  1.早搏

  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偶发早搏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有时会让人感到胸部阵跳或心跳略过。偶发早搏可发生在任何人群之中,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压力过大、运动过度、摄入过多的咖啡因或尼古丁这些比较常见的因素也会造成早搏,如若出现早搏频发或伴有明显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2、心动过速

  指在静息状态下心率高于100次/分。由于运动、兴奋、发热、情绪激动等原因造成的窦性心动过速通常无大碍,无需特殊治疗,祛除诱因后可恢复。但合并有其他心脏病的患者若出现心动过速则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3、心动过缓

  指在静息状态下心率低于60次/分,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人群和身体素质非常好的人群(如运动员),这类心动过缓通常没有危害。然而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可通过药物或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

  4、房颤

  心房颤动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房颤本身通常不会短时间内危及生命,但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房颤时血液淤积在心房内,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极易造成脑血管栓塞。口服抗凝药物及射频消融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5、室颤

  心室颤动是心律失常最致命的一种类型。由于心室处理了循环系统的大部分“重体力活”,室颤会导致血流几近停止。室颤发生后若数分钟内得不到有效救治通常会导致死亡。反复室颤或室颤风险高的患者可通过植入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

  6、房室传导阻滞

  是指来自于心房的电脉冲信号过弱或传导不正确,无法传至心室,造成心跳过慢,甚至有心脏骤停的风险。可通过口服药物或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

  二、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律失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心律失常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胸痛、气短,严重时可能导致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2、脑动脉供血不足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不同。脑血管正常者,心律失常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通常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加重,表现为头晕、乏力、黑矇、视物模糊,严重时出现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少,可出现尿量减少、蛋白尿、氮质血症等症状。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腹胀、腹痛,严重时可导致溃疡、出血、肠麻痹等。

  5、心功能不全

  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疲乏、水肿等。

  三、心律失常出现哪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1、发作频繁

  如果每小时发作超过五次以上,则考虑情况不佳,需尽快就医。

  如果发作频率在一天五次以上,需要提高警惕,一旦伴随其他不适症状,也要及时就医进行干预。

  2、发作持续时间长

  如果发作时间长,症状缓解不佳或持续不缓解,考虑心律失常较重,需及时就医。

  3、伴随其他症状

  如伴随头晕、胸闷、气急、心悸、多汗、面色苍白、抽搐、晕厥、疲乏、水肿等症状,则考虑心律失常情况较重,需尽快就诊。

  4、发作年龄较大

  老年人群中出现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病变,风险较大,需提高警惕,建议及时就医。

  5、合并其他疾病

  合并肿瘤、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相关疾病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应引起足够重视,尽快就医。


[责任编辑: 郭婵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