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张永强: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和联系
健康大河南讯:(文|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中医科主治医师 张永强)“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名称非常相像,仅是一字之差,所以很多朋友在看到如此相似的疾病名称时,可能都会产生疑问,“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疾病的不同称呼?还是两种疾病?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其实“风湿”和“类风湿”是完全不一样的疾病,它们的医学概念、病因、症状都不同,为了帮助大家区分这两种疾病,下面我给大家科普一下。
一、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
(一)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寒冷、潮湿等因素可诱发本病。下肢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最常受累。
从病因上来说,风湿性关节炎是有明确的病因的。它主要是链球菌感染,当身体感染链球菌以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被调动起来,去清除入侵的链球菌。身体对这些细菌和细菌产生的毒素或者代谢产物产生炎症反应。发生在咽喉的就是咽炎、扁桃体炎,发生在心脏的就是心内膜炎或心肌炎,即我们所说的风湿性心脏病,那么发生在关节的,就是风湿性关节炎。我们经常听到的寒冷和潮湿,只是风湿性关节炎的诱因。从发病人群来说,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这是因为儿童抵抗力差,很容易被细菌感染。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首要感知到的症状就是疼痛,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是以大关节受累更为常见,开始侵及下肢关节者占85%,膝和踝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肩,肘和腕,手和足的小关节少见,关节病变呈多发性和游走性,关节局部炎症明显,表现有红,肿,热,痛,压痛及活动受限,持续时间不长,常在数日内自行消退,关节炎症消退后不留残疾,复发者少见,在关节炎急性期患者可伴发热,咽痛,心慌,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等表现,病情好转后可恢复至正常。
此外,关节症状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常在天气转冷或下雨前出现关节痛。
风湿出现之前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现象,多为轻中度发热,脉搏加快,多汗,与体温不成正比。
心脏炎也是风湿热的常见表现,患者常常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乏力、胸口不适。
风湿性关节炎还可表现为舞蹈症。常发生于4-7岁的儿童,表现为无目的、不自主的肢体动作,如挤眉弄眼、耸肩缩颈、伸舌歪嘴等,肢体可出现伸直和屈曲、内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后的无节律交替动作。激动兴奋时加重,入睡后消失,常伴有情绪不稳定。
(二)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免疫科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在易感基因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启动了T细胞活化和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组织,引起关节组织的炎症损伤、滑膜增生、骨和软骨的结构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同时可有全身多系统受累,病理基础是滑膜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的滑膜有了炎症后,它会将软骨、骨头等一点点“吃掉”,损害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最终导致关节残疾。
类风湿关节炎至今病因还不太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雌激素、环境因素、微生物感染、吸烟等等综合因素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通常侵犯指、趾、腕等小关节,并引起关节肿胀、疼痛等。严重的也会破坏膝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大关节。特点是:关节是对称性侵犯,而且关节内滑膜炎严重,导致关节肿胀明显。还有一个特点是晨僵,早上起来关节僵硬,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它不仅破坏关节,还影响心脏、肺、肾脏等器官,容易出现神经炎、血管炎、胸膜炎、心包炎、贫血、低热、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等等。
二、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联系
从上面的科普中,我们掌握了“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那么有些朋友产生疑问了,这两种疾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答案是这两种疾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首先类风湿性关节炎诱发的病症属于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炎症的一种,所以风湿性关节炎包含了类风湿性关节炎。
其次,“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里都是一种叫痹症的疾病。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中医在对风湿病患者调治时,根据其具体病症病情、病史,分别以通络、止痛、宣痹、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不同诊疗方式,来提高患者的恢复率和康复速度。
不管是“风湿性关节炎”,还是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通过采用辨证调治等治疗方法,一般都能能有效改善病人症状和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