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名医名家 > 正文

镐英杰

发布时间:2023-11-09  来源:   
2023-11-09  健康大河南

  骨科英杰镐英杰:天赋卓越勇攀医学高峰 精研微创专解脊柱疼痛

  古人云:百人曰俊,千人曰英,万人曰杰,杰,才能出众的人。

  镐英杰,人如其名,名副其实,作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医生,他是千人万人中的英杰!在他身上有很多标签:全球最大医院大骨科副主任、最年轻的正高、最年轻的病区主任、医院脊柱微创的掌舵人……

  纵览其成长,才俊兼年少,于青年时期,就登顶高楼,风华正茂,激情飞扬,横望名医路。屹立于医学世界,他天赋惊人,本硕博连读,随名师大咖学习实践,如屹立巨人身旁,耳濡目染之间领略顶尖医学,在悄无声息之际见证天工技术,于不知不觉之中学得真功夫。

  镐英杰在第十一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发表主题演讲

  故而,在其砥砺前行的生命中,依托扎实功底,沉淀雄厚实力,一切发展,水到渠成,29岁博士毕业,31岁晋升副高,为全球最大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39岁晋升正高,是医院最年轻的主任医师,同年成为郑大一附院骨科五病区主任,是医院最年轻的主任。郑大一附院,精英云集,百舸争流,要想鹰击长空,立足发展,以年轻的资历承担重大责任,殊为不易,更显实力。

  由一滴水,可以看到阳光的灿烂。镐英杰厚重的履历,可以看到他璀璨的人生,从他蓬勃前进的过往,更能领略他恢宏发展的未来,他的今天,是厚积薄发,是百川归海,他疾驰于时光中,用热血写青春,终成青年医生最强音。

  镐英杰的人生,注定与医学结缘。初中课堂上,偶然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我的理想》,众多同学向往的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或一名老师,或一名军人,在莫名力量的驱动下,他写下了《我想成为一名医生》的作文,作文一出,文采飞扬,成为范文,老师让他面对同学,郎朗诵读。再回首,镐英杰说,这仿佛是医学对他的召唤。

  1995年,镐英杰18岁,考入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医学院),自此踏上筑梦之路。大学生涯,记忆尤新、历历在目的是上解剖课,第一次,他感觉到医者的神圣是在这里。

  蓦然回首,他感慨,成为功底扎实的骨科医生,也源于此。大一的解剖课上,他第一次走进实验室,第一次拿起手术刀,大学老师的名字叫邱实,让他一生不能忘记的老师,老师的谆谆教诲,至今依然萦绕耳畔,那是对知识的精益求精,那是对生命的最大敬畏;而解剖课程,更让他深谙人体结构,精研骨骼脉络,为其成为优秀的骨科医生奠定厚重基础。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解剖,他常利用假期勤工俭学的机会,在解剖室配合老师各种工作,帮助老师做各类搬运工作,顺便还能观摩人体解剖,这让他进一步了解了人体结构。这些看似寻常的兴趣,其实,于无意之间,奠定了镐英杰的未来。

  在医学方面,镐英杰天赋惊人,但,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的“怪物”,是由可以培育天才的土壤养育出来的,更是自己努力奋斗出来的。天赋虽高,但并不能停止他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进取。他深知,在通往医学高峰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登上光辉的巅峰。医学是治病救人的科学,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无捷径可走,每一份勤奋,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在不断的勤学和求索中,镐英杰一路高歌猛进。读本科时,废寝忘食的学习,让他医路领先,连续几年获得一等奖学金。

  本科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留校读研。硕士三年,镐英杰在学校学习理论,实践锻炼在郑大一附院,他在医院各个科室轮转学习,而骨科,让他记忆深刻,这里的前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为他攻读骨科博士留下了伏笔。

  2003年,镐英杰考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攻读骨科博士学位,师从裴福兴教授。裴福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而华西医学院,是中国医学院的泰山北斗级的圣地,2020年,其在国内排名第二,实力雄厚,地位超然。裴福兴教授专攻关节外科和人工关节置换术,技艺高超,享誉海内外,是国内毋庸置疑的重量级大咖。

  镐英杰直言,华西的治学严谨、规范务实、注重动手能力的学风深深感染了他,也成为他此后始终恪守医道、严谨治学、手术能力超强的源泉。而观摩裴老师行云流水的关节置换术,更让他惊叹之余在心中深埋下一粒种子,一粒也成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医生的火种。

  在华西,镐英杰的实践能力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久随名师,如常见高手对决,于耳濡目染之间把握奥义精髓,这是人生最难得的经历,大师的言行举止,处处散发着巅峰至理,大师手术上的举重若轻与信手拈来,尽显气度与境界,观摩、实践、操作,让他在潜移默化之间,将至善规则沉淀于心,使他在以后的医路生涯中,无论何时,不论面对任何复杂的手术,都有一种高屋建瓴的视野,因为他曾经跟随巨人,他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又是天资卓越之人,自然有非凡的独到视角,造就了他在以后医学实践中的巨眼英豪。

  这种跟随名师带来的大快乐和大提升,是任何其他的学习都不能比拟的。

镐英杰在第十一届骨科医师年会上演讲

  直到今天,忆往昔,镐英杰常感慨,一个莘莘学子,跟随大师学艺,那时没有体会到当时的幸运,走进社会之后,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是思想上的差异,这是境界上的不同,这是理念上的根深蒂固,他一直都在一个中华最高水平的理论与实践之地,故而,那种屹立山巅之上的高度已经深入骨髓,就像从小就被培养,侵染于天池,一招一式,犹如天籁之声,于妙到毫巅之际,于云淡风轻之中,于最优方案之下,烟消云散,解除患者病痛。

  学生心无旁骛,恩师高山仰止。在这样的状态下,镐英杰快速地成长起来,无论是超越同龄人的聪慧,对手术的热情,还是严谨治学、上进求索的性格,都证明他是天生适合从医的。三年下来,他是同期博士生中第一个发表全英文SCI论文的学生,超过标准优异毕业,也成为同期最年轻的博士。天赋,是上苍赋予镐英杰脱颖而出的礼物,而勤奋,是他亲手为自己人生加上的注脚。

  博士三年最大的“成就”是:以实践为根基,在自己的心田种下了一株“仁术”之树。这树,永不枯萎。

镐英杰与《spine Journal》中文版主编王岩合影

  2006年取得博士学位后,有很多知名医院向镐英杰抛出了橄榄枝,北京积水潭医院、华西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都给他开出优渥的条件。是投身崭新的舞台,还是回到家乡给父老做出贡献?镐英杰做出了一个让不少同仁愕然的选择: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养育他的老家河南。

  他回忆,那时自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自己的本科和研究生都在郑州大学,对这里,他已经有深厚的感情,他要用自己的所学,回馈母校,回馈家乡,他想要的不是办公室里的优渥生活,而是拿起手术刀,做一名真正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的外科大夫。

  这个选择不可谓不艰难。刚毕业那一年,镐英杰被学校推荐到香港交流学习,他的思维,他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香港同仁的高度认可,香港一家做康复的医院给他开出的薪资是每月四万港币,2006年,四万港币,相当于近5万人民币,而在郑大一附院刚入职时,他的工资只有每月1500元。但是,物质上巨大的落差没有挫败他,反倒激起了他闯出一番事业、发展家乡医疗的决心,因为他的心之所向:骨科。他从灵魂里面热爱骨科,这是天赋神通的呼唤,他不容任何功名利诱夺走他的理想。

  此时的他,虽有坚实的医学知识做基础,高水平的科研为依托,却缺乏一个舞台,一个让他操刀实践,大放异彩的舞台。

  刚到医院上班,很多前辈还不知道镐英杰动手能力如何,因为,很多博士毕业,动手能力却很弱,这不仅是因为有的高校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因为有的人天赋和悟性不够,所以前辈的怀疑是正常的。但是,一次急诊,却检验了他的扎实功底。当时,那位病人前臂骨折,需要马上手术。镐英杰当机立断,立刻为病人开展手术。在临床上第一次真正执刀,镐英杰心中不免有些害怕,但他告诉自己决不能打退堂鼓。当他稳健地握住手术刀,镐英杰感到胸中的紧张消失了。他不疾不徐地为病人完成内固定手术,顺利迈过了成为外科医生的第一道坎。

  在医院工作几个月后,河南省委组织部抽调医生援疆,要求选拔年轻有为、技术过硬的医生参与,科室主任深思熟虑后,决定派镐英杰援疆,期限是一年。医院领导得知消息后,不放心,怎么派一个这么年轻的医生去?还是刚到医院上班几个月的医生?可别丢了郑大一附院的人哦!

  出于谨慎起见,院领导要亲自观摩一下镐英杰的手术能力。镐英杰从容镇定的双手、娴熟稳重的技术给医院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夏天,医院派镐英杰作为第五批援疆干部奔赴边区,担任新疆阿克苏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

镐英杰在援疆捐赠仪式上

  这里条件落后,医疗水平欠发达。骨病患者很多,但是医生缺乏。面对艰苦条件,镐英杰却甘之如饴,因为这正是他独立施展抱负的难得空间。

  天山脚下,胡杨林边,镐英杰咬着一股劲,白天坐诊、开刀手术,晚上又看文献,做科研。遇见疑难病例,晚上将病例发到医院王利民主任的邮箱中,经过交流学习,他领会贯通之后,继续给病人做手术。一年时间里,他完成了两百多台手术,同时还发出一篇高水平SCI论文。在这里,镐英杰真正挑起了骨科的大梁,各种类型的病患、每周密集的手术,镐英杰得心应手,成长的快乐让他在内心笑傲江湖,感觉自己初步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全新境界。这颗种子,终于在此时破土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援疆的一年,是镐英杰理论与实践巨大融合的一年,这一年,为了工作,他仅仅回过一次家。他把自己的热血和汗水撒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边疆人民带去了健康福音。

镐英杰在阿克苏第一人民医院

  援疆结束后,镐英杰回到郑州,在科室里面,他继续大量做着处理骨折、内固定等一系列“小手术”,前辈需要对他有更深的了解,才能放心让他独当一面。

  他仍记得自己回到郑州后,独立组织的第一台手术,是给一名腰椎骨折的孩子做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一上手术台,所有杂念都消失了”,这个手术,他胸有成竹,凌晨之后开始,三四个小时结束,此时已经天亮,他稳健地走出手术室,漫步街头,悠然坐下,和同事一起享用热腾腾的胡辣汤。

  从那天起,他的天赋之光,开始在无影灯下愈发闪耀。

  镐英杰直言,自己喜欢有挑战性的手术,别人不敢做的手术,不会做的技术,他总是冲在前面,站在国际脊柱外科的前沿,深入钻研,创新转化。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专科化的发展要求,镐英杰决定主攻骨肿瘤领域。

  2011年,镐英杰接诊了一例骨肿瘤病人,他要给患者做半骨盆置换术。此前,在河南省还没有医生做过半骨盆置换术。这个手术,在当时是骨科中最大、最复杂的手术,患者病情重,手术风险高,被称为骨肿瘤手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只有北大人民医院能开展这例手术。

  镐英杰在聚精会神做手术示教为了做好这个手术,镐英杰做了大量功课,此前,他也多次去北京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学习这项技术,在查阅大量资料,做了充足准备的前提下,镐英杰主刀了河南省第一例半骨盆置换术,手术成功。患者满意出院。这也是镐英杰勇攀医学高峰的卓越表现,更是他天生克难攻坚的性格结果。

  这一年,他已是医院最年轻的诊疗组组长。他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经他手动刀的手术,比比皆是,手术量全科第一。无影灯就像是镐英杰的聚光灯,律动在自己的舞台上,镐英杰,充满激情,势如破竹,用一个又一个的大胆突破,为河南省带来了骨科手术的长足进步,而镐英杰的职业生涯,也因此越来越大放异彩。

  随着对骨肿瘤领域的研究加深,镐英杰对骨肿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愈发游刃有余。

镐英杰主刀的一位美国患者

  然而,个人发展必须要融入到科室发展的整体洪流之中。

  2012年,骨科手术微创化成为一个新趋势。对患者来说,微创技术,能够减少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对全身各系统功能的影响,在脊柱外科领域,微创疗法已经成为治疗脊柱疾病的新兴技术。

  河南,人口大省,病患很多,但专业人才却十分欠缺,作为河南省的龙头医院,郑大一附院骨科必须要拥抱这一趋势,而微创,作为前沿新技术,年龄大的医生接触的相对少,这需要年轻大夫披荆斩棘、继续学习、加强实践,才能快速掌握的一门技术。

  微创手术类似于微雕,需要医生在很小的空间里做很精美的手术。所以微创手术对医生自身技术和职业素养的要求非常高,医生要有很强的解剖基础和判断能力,特别要求医生要具备在很小的空间下进行手术的能力,同时,医生为了保证手术成功,要接受大量射线辐射,对医生的能力、心理和健康都是极大的挑战。做微创手术,是把健康送给病人,把危险留给医生。

镐英杰在做脊柱微创手术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骨科医生想学习骨科微创就能学习,这依然是“理想+悟性+境界”的综合结果。

  而镐英杰的时代来了。

  面对挑战,镐英杰迎难而上,他去各地学习、观摩,在各地学术会议间辗转奔波。青年人的冲劲和多年的积累在他身上爆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这些复杂而前沿的手术,别人需要很久才能学会,而镐英杰能做到一看就会,一学就懂,同样的技术,他事半功倍,手到擒来,如天龙八部的萧峰,同样的招式,他一上手,就浑然天成,让人心荡神怡,更让旁观者痴迷于武学的博大精深,陶醉于招式的如丝如微,震惊于结果的迥然不同。

镐英杰在骨科COA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这有他的天赋,也有他跟随名师的缘由,更有他的勤奋苦练。于勤奋之中,常常有醍醐灌顶之感,有时,灵感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而结果则是:于顿悟之间练就一身本领。

  2012年10月,镐英杰顺利开展“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S-TLIF)”,弥补了河南省内这一技术的空白。2013年,为进一步掌握国际前沿的骨科技术,镐英杰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脊柱外科学习交流一年,进一步深入学习世界先进的脊柱外科技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脊柱研究,是世界一流的,常常有各个国家的医生来到这里观摩学习。

  镐英杰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全副身心钻进了脊柱医学的知识海洋,一颗热忱求知的心,让老师感动,让同事惊讶。

  在这里,他没有时间去游玩城市的秀丽风景,却在不断利用节假日去参加各类脊柱学术会议;他无心留意各类娱乐活动,却泡在图书馆翻阅脊柱医学书籍;他无缘旅游拍照悠然喝下午茶,却在实验室实践操作克难攻坚。

  他利用每一寸空隙,去吸收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在思想的深处,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齐齐地排列着的都是学习的书,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时代,生活虽然单调,书却为他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一年时间,他的思考力在增强,行动力也在提升,他每天去实践、去做功课,并与朋友不断交流,慢慢地,他的境界高了,胸怀广了!

  学习结束后,他将轴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LIF) 带回家乡。回到医院,他又成功组织省内第一台微创腰椎斜外侧椎间植骨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啃下一块又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到现在,镐英杰仍然是河南省内开展脊柱微创类新技术手术最多的骨科医生,已经成功开展了近百台OLIF手术,以及不计其数的各类脊柱微创手术,手术的大量开展,让河南患者享受到了新技术带来的和煦阳光。

镐英杰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问及手术的经验,镐英杰说,决策比刀法更加重要,医生要想做好手术,在开刀之前,必须胸有成竹,要在脑海中预先复制一台“3D打印”的模拟手术,才能在真正执刀时应对随时而来的变化和危机。

  2016年,镐英杰39岁,担任郑大一附院骨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青年才俊的他,身上已经有了许多耀眼的光环:最年轻的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骨科青年医生的业界标杆,全球最大医院最年轻的病区主任……但面对赞誉,镐英杰显得淡然而谦逊。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从不用一些华而不实的词汇描述自己有多么崇高的理想,谈到自己的从医路,他的语言平实、易懂。在他心中,他只是一个为病人排除病痛,济世救人的医生。

患者向镐英杰送来锦旗

  谈起患者,镐英杰的语气中露出丝丝缕缕的感性。回忆这些年来的从医生涯,他说起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仿佛许下郑重的誓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抚慰。”他知道,手术刀上是工作,而手术刀下是生命。因此,他总是怀着最大的关怀,为患者着想。

  他说,对患者,他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精准诊断,坚决反对过度治疗;二是要让病人减轻经济负担,让病人看得起病、治得好病;三是要有恻隐之心,尽量帮助病人。

  2020年夏天,一位从内蒙来的患者找到镐英杰,这位患者腰上有一个近20斤的肿瘤,十几年来,他饱受疾病折磨,各处求医,却因为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屡屡拒绝。镐英杰给病人做过详细的检查后,发现肿瘤长在脊柱内部,临近内脏器官,如果手术,可能引起大出血。毋庸置疑,这个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无法一次完成,而且无法进行常规的手术,需要用特定的技术和角度才能执行手术。但此时,肿瘤已经呈现扩散的风险,手术迫在眉睫。

  思虑良久,镐英杰决定收治这位病人。他召集各科室进行会诊,制定手术方案。一个月内,镐英杰为这位病人进行了两次手术,都顺利完成,在不伤害脏器的同时,切除了这个巨大的肿瘤。这次手术,对镐英杰来说,仅是无数次拯救中平凡的一次,但对病人一家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奇迹,十数年沉疴,在一个月内得到了解除,患者和家属非常感动。

  回到内蒙后,病人频频向镐英杰发来问候和感谢,逢年过节,还会寄来当地特产。镐英杰正是用这样严谨的态度和医者仁心,践行着医生“生命相托,健康所系”的初心和诺言。

  有一位92岁高龄的老先生找镐英杰看病,老人有腰椎管狭窄症,一直以为自己终身再也离不开轮椅了。镐英杰为他实施手术后,老人的剧痛很快得到了缓解,还能离开轮椅,自己走路。老人开心不已,视镐英杰为忘年交。

  当年,老先生过生日的时候,一再坚持邀请镐英杰去参加宴席,医患情深可见一斑。当全世界都在为医患难题而苦恼的时候,92岁老人为我们演绎了一曲医患一家人的动情剧。

  一把柳叶刀、系列手术器械,镐英杰已经用的纯熟,练得精通,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适度治疗原则。

  两年前,一位颈椎病患者找到镐英杰,要求开刀手术。检查后,镐英杰认为她应该保守治疗,利用牵引加药物的手段即可,但患者坚持认为自己症状严重,隔一段时间就来医院要求手术,持续了两年时间。

镐英杰在亚太微创脊柱外科年会发表主题演讲

  两年里,镐英杰始终给病人耐心疏导,不断给她普及保健常识和医疗知识,终于说服了患者按照保守方案治疗,现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不该做的手术坚决不能做。”镐英杰坚定地说,“医生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病人的具体情况为指导。”

  越是贫困无助的患者,越是牵动着他的心。三年前,医院里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检查出骨肿瘤,已经表现出多种并发症。快到春节,医院里病人很少,只有母子二人在病房过年。镐英杰查房时,看到孩子的母亲在咀嚼两个冰冷的馒头,他当时就鼻子一酸,心里非常难受,悄悄塞给这个母亲1000元钱。后来,孩子病情恶化,又反复住院,镐英杰多次给予金钱和物质上的帮助。

镐英杰为年少骨科患者募集捐款

  然而,镐英杰心里知道,这时对孩子的治疗,只能帮助他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但却不能让他恢复健康。说起这些,镐英杰的声音也微微颤抖。

  是的,如果医生没有恻隐之心,没有仁者爱人,见了患者之苦而无动于衷,他还有什么样的力量驱动自己前进呢?

  这样的故事,镐英杰见了许许多多,他所坚持的,仍是第一次宣读医学誓言时的初心。

  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病人在深夜打来的电话,再晚他也会接。给病人诊断,他从不靠经验判断病情,总是细致地俯下身来给病人做体格检查。

  “这里痛吗?”看似简单的问句,镐英杰一天要重复几十上百遍,但他坚持认为不能省去这些细节。

  他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自己的从医路。他说,越是见过很多病人,越要小心谨慎,万不能仅仅用所谓经验和臆断去诊治,一定要常怀悲天悯人之心,同时严格遵循制度规范,行医有道,行医有术,仁心仁术,方显医者本色。

患者给镐英杰送来锦旗

  如今,镐英杰不仅承担着大量临床工作,教学和科研任务也很繁重。现在,他不仅是科室主任,还是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着医学院研究生、本科理论课教学及实习带教的任务。

  镐英杰始终关注着学术前沿,不断汲取新知识。如今,他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脊柱外科客座教授,定期出访欧美国家进行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与北京301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等国内顶级医院开展多项合作研究项目。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表论文40余篇,8篇发表于《spine》、《bone》等国外专业杂志,发表SCI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40余篇。承担在研课题5项,获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专利2项。

  从国内走向国外,从理论走向实践,从青涩走向成熟,深耕骨科十多年的镐英杰,将自己的赤子之心全方位地融入到自己骨科诊疗发展中去。现在,作为病区主任,他扮演的是舵手的角色。

  镐英杰坦言,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笑言,“以前总觉得‘天塌下来还有上级医生顶着’”,而现在更懂得了“医者责任”这四个字的重量。他在管理团队时,也继承了从学生时代就培养起来的务实作风和严谨态度,坚持用人所长,不强其短,全方位发挥团队优势,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升技术,争取将团队打造得更加扎实、严谨、团结。

  在繁忙的手术之余,镐英杰也抽出时间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为脊柱微创摇旗呐喊。2018年,第二届十省市脊柱微创联会在郑州举办,为了对比传统开放手术和脊柱微创手术二者的优劣得失,大会专门开设了辩论环节,十个省市的骨科精英齐聚中原,镐英杰作为河南脊柱微创辩论队的队长,领衔主辩。

镐英杰在第二届十省市脊柱微创大会

  辩论赛上,他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引经据典,以案说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发声脊柱微创之经典,他时而陈述,时而反击,他的言论极具穿透性,用语言,用感情,更用他纯粹而丰富的医生经历,舌战群雄。十省市辩论,河南独占榜首,镐英杰荣获最佳辩手,医学领域,河南有此成绩,殊为不易。

  为了让大家更多地认识脊柱微创的优势。镐英杰联合《健康大河南》新媒体开设《e话脊梁》多人互动节目,目前节目已经开展十余期,受众几十万,让更多的基层医生受益颇多,镐英杰也把自己的心得体悟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传道授业,他一直在路上。

  对于脊柱微创未来的发展,镐英杰也提出了行业分析和期许。他说,对不同级别的医院和医生,应当采取不同的手术等级。微创手术也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手术,四级手术级别最高、部位危险,需要高精尖的技术,需要更高水平的医生和更高级别的医院,现在有些小的医院也敢做很大的手术,甚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去做,这种分级不严谨的情况必须要改变。否则是拿着病人做实验,对病人健康不负责任的做法。

  这是真知灼见,更是医者仁心。一切为了患者,他行走在救死扶伤的路上,从未忘记自己的担当和使命,他是中国骨科医生,是大爱无疆的骨科医生。

  这就是镐英杰,无论行走于何地,不管是学生时代,还是主刀医生,身份变化,初心不变,誓言谨记。在医学上,他功底深厚,每逢大事,丝丝灵感不断滋养他的心灵,每每都能从灿烂的沉淀中汲取养分,从而焕发勃勃生机,继续前行,如此灵感,让他窥斑知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于云淡风轻之中不断提升。虽然,医学之路,永无止境,但是,心不变,未来的大道就不变,心不变,医学的传承发展就不变。

 

 


[责任编辑: 方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