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访谈】李亚彭:心脏“疲惫”的信号,心力衰竭的早期识别
前言:欢迎收看由鲁南制药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联合播出的【健康科普访谈】节目。心脏,作为生命之火的源泉,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心力衰竭,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早期症状往往被我们忽视。当心脏因为各种疾病或不良生活习惯而“疲惫”时,它会通过一系列症状向我们发出警告。那么,应该如何识别心脏“疲惫”的信号?
对此,我们邀请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心血管内科八病区副主任医师 李亚彭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讲解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
本期要点:
问题一:在节目的最开始,李主任,您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心力衰竭是什么吗?它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好的。要回答心力衰竭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知道正常心脏的功能是什么,怎么工作的。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送回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以满足身体细胞的生存和正常功能的需求,维持生命和身体的正常运转。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引起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心力衰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其实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表现,所有导致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肌负荷增加的疾病最终都有可能发展为心衰,比如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一些其他系统的疾病也会导致心力衰竭,如慢性肺部疾病、贫血、甲亢、糖尿病、肥胖等。
问题二:那么,呼吸困难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吗?它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况?
呼吸困难包括:
劳力性呼吸困难,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时缓解或消失。
端坐呼吸:平躺时出现呼吸困难,为减轻症状被迫垫高枕头或采取坐位或者半坐位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睡后突然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
问题三:除了呼吸困难,还有哪些症状可以帮助我们早期识别心力衰竭?
1.乏力、体力活动受限:活动耐量下降,稍活动感气喘,随着病情加重,活动能力越来越差。疲劳:头晕,提不起精神。
2.咳嗽:多于平卧位加重,坐起症状减轻,干咳或咳白色痰,心衰加重时有粉红色泡沫样痰
3.心悸:自我感觉心跳剧烈、心跳不整齐或不适感。如心跳每分钟增快15-20次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早期信号
4.食欲不振或厌食:由于血液回流受阻,淤积于胃肠道所致,多伴随恶心及腹部饱胀感。
5.总觉得热,但是四肢冷:心衰患者常会感到浑身发热、多汗,想喝凉水。这是因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感觉异常,四肢末梢因为供血不足导致皮温下降。
6.水肿
问题四:心力衰竭患者的疲劳感与普通疲劳有什么不同吗?我们应该如何辨别呢?
心力衰竭患者的疲劳感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的,往往是持续性的,即使不从事体力活动也会出现,体力活动时会更加明显,同时会伴有头晕、厌食等症状;普通疲劳往往是在我们从事了很紧张、很剧烈的活动之后,而不是活动当时,而且通过适当休息很快就能恢复到元气满满的状态。
问题五:心力衰竭患者为何会出现水肿呢?水肿通常出现在哪些部位?
低垂部位水中:足部、脚踝出现水中,按压后凹陷,逐步向上蔓延至小腿、大腿,甚至会阴部和腹部。这主要是由于心脏充盈障碍,导致外周血液不能及时回流至心脏所引起的。
问题六:心悸是否是心力衰竭的特异性症状?出现心悸,就一定会是心力衰竭吗?
心悸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但不是特异性的症状,出现心悸也不意味着一定是发生了心力衰竭。如果出现心悸,还是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
问题七: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患者应如何就医?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心血管内科就诊。常见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磁共振、抽血化验心衰指标BNP等检查来进一步明确。尤其是心脏彩超,无辐射、价格低廉,各级医疗机构几乎都能进行,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心脏的大小、心脏的功能,而且有时候还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心衰的病因,比如肥厚性心肌病、冠心病等,在心脏彩超时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问题八: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作用是什么?
超声心动图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心脏彩超,在心力衰竭的诊断和病因判断方面能够给我们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可以说,超声心动图是我们诊断心力衰竭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样,心电图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中也很重要,因为心力衰竭的患者往往会合并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比如房颤、早搏、心动过速等,心电图能够帮助我们明确是否同时合并了这些心律失常,而通过纠正合并的心律失常能够对心力衰竭的治疗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问题九:心力衰竭患者如何进行饮食调整?您有哪些推荐的饮食和需要避免的食物呢?
1.宜低热量、易消化饮食,每日热量1200卡左右;
2.少量多餐,每日5-6次
3.控制食盐量,心功能二级食盐<5g/日,心功能三级<2.5g/日,心功能IV级<1g/日或忌盐
4.适当限制水分,一般病人1.5—2L/日。因为过多的水分进入体内,增加循环血量,加重心脏负荷。
问题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心力衰竭?您有哪些建议或注意事项?来跟我们谈一谈吧!
除了我们上述讲到的饮食问题之外,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休息和活动进行管理。包括:①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应用适量的镇静药和安眠药;②心功能II级应限制体力活动;心功能III级增加卧床时间,仍可自己洗漱、进餐;心功能IV级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均由他人照料。
监测体重: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往往发生在水肿出现之前。
坚持服药:不要随意改变药物剂量和种类,定期门诊随访,由医生根据患者近期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此外,注意避免心衰的诱发因素,常见诱因包括:1.感染;2.心律失常 3. 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 4.妊娠和分娩 5.血容量增加 6.其他治疗不当 7.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等。尤其是呼吸系统感染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诱因,有感染征兆及时就诊。当出现疲倦、乏力、水肿、上腹饱胀或伴恶心、呕吐、劳动或夜间平卧时发生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本期嘉宾:
李亚彭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河南省医学会高血压防治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兼秘书
河南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卒中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务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著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