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行业新闻 > 正文

TOP-TALK访谈|王悦教授:强强联合,开启新篇:安罗替尼+贝莫苏拜单抗开创晚期EC中国靶免时代

发布时间:2025-04-01  来源:   
2025-04-01  健康大河南

  引言:靶向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在晚期肿瘤中展现出广阔前景,随着新型靶向和免疫药物的不断开发,研究者致力于进一步探索新的药物组合以提升疗效。在2024年国际妇科肿瘤协会(IGCS)全球年会上,ETER200临床研究作为最新突破摘要荣登大会口头报告环节,研究公布了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最新结果,基于该研究,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适应症也已经获批上市,引发了广泛关注。为此,我们今天特邀到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王悦教授,针对子宫内膜癌临床诊疗进展,以及ETER200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分享与讲解。

 

 

 

Q1:目前晚期EC的治疗面临哪些困境?

  王悦教授:

  根据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子宫内膜癌的年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居高不下。一直以来,国际上对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治和研究探索给予高度关注。尽管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诊断时处于早期阶段,整体预后相对较好,而一旦疾病出现局部扩散或远处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将显著降低。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仅为17%,凸显了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晚期子宫内膜癌一线治疗以紫杉醇联合卡铂的化疗为主,但一线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尚无标准治疗策略,二线及以后治疗存在巨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近年来,随着免疫、靶向等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被推荐用于肿瘤突变负荷高或MSI-H/dMMR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二线及后线系统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与MSI-H/dMMR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相比,MSS/pMMR患者占比相对更高,达到69%-84%。尽管KEYNOTE-775研究证实了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在pMMR 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治疗价值,但该方案的可及性方面仍需提高,同时目前后线方案仍较为有限,亟需新的治疗策略丰富患者的治疗选择。

 

Q2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药物的治疗策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具有怎样的价值?

  王悦教授:

  由于血管生成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方案日益受到临床关注。在子宫内膜癌中,非MSI-H/非dMMR 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中位总生存期不足一年。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靶免联合方案在晚期/复发性非dMMR 子宫内膜癌患者≥2线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获益,基于此研究结果,该组合子宫内膜癌适应症获美国FDA批准,但在国内尚未获批。此外,该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组≥3级治疗期间不良事件高达90.1%,因不良事件停药的发生率达31.5%,毒副作用不容忽视。

  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是晚期非MSI-H或非dMMR 子宫内膜癌二线治疗中国首个获批的靶免组合方案,开创中国EC治疗靶免新时代。相较于“可乐组合”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更好,是更适合中国人群的靶免治疗方案。其适应症的获批开启了EC靶免治疗新纪元,让广大患者重燃生存希望。期待这一创新组合方案能够走向世界,让更多患者获益。

 

Q3您认为ETER200研究相较既往同类研究有哪些亮点?

  王悦教授:

  ETER200研究是继KEYNOTE-775研究之后一项卓越的研究成果,但不同的是,ETER200研究采用PD-L1抑制剂治疗中国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时,ETER200研究拥有更加亮眼的生存数据。在针对西方人群使用PD-1抑制剂的KEYNOTE-775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pMMR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PFS为6.7个月,mOS为18.0个月。与之相比,ETER200研究的结果更加令人鼓舞。ETER200研究mPFS和mOS分别为9.69个月和22.93个月,DOR更是达到15.24个月。在生存数据上较现有推荐治疗方案更优,对于非MSI-H/非dMMR晚期EC的治疗具有突破性价值。

  另外,ETER200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体重减轻和白细胞数降低,≥3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9.16%,均低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方案。

  

Q4:ETER200研究成果对于晚期EC临床实践有何重要影响?

  王悦教授:

  ETER200研究主要纳入的是中国子宫内膜癌患者,其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临床实践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是我们国产首个获批原研靶免创新组合,刷新了晚期 EC生存数据,适应症目前已经在国内获批,将改变非MSI-H/非dMMR子宫内膜癌现有的诊疗模式,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同时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方案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良好和可及性强三大优势,对于我国EC的治疗水平提升有重大意义,这也是健康中国2030方针中的重要一环。另外,贝莫苏拜单抗的一大亮点就是在Fc段改构过程中,仅对D265A一个位点进行了定点突变改造,去除了ADCC效应及CDC效应,更接近天然的结构,也成就了贝莫苏拜单抗的高安全性。安罗替尼与贝莫苏拜单抗联合治疗可以实现协同增效,这是该方案在非MSI-H/非dMMR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取得出色数据的关键。

  我们相信,随着未来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将助力更多子宫内膜癌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结局。


[责任编辑: 蒋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