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国方案、世界共享”医院战疫经验,缺人、院感问题最受关注

发布时间:2020-04-02  来源:   
2020-04-02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目前已蔓延至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感染50多万人,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面对严峻的疫情,中国的医疗机构在应对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可供国际同行借鉴?医疗管理如何高效服务临床救治?近日,由健康报社、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共同主办,杰特贝林公司公益支持的“中国方案、世界共享”战疫情系列直播节目请来的多位大医院管理者分享经验——

  智能赋能:

  分担诊疗压力 护航院感防控

  疫情虽然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仍然在爆发蔓延。在不少国家,疫情进展与前阶段武汉的困难非常相似:大量病人涌入医院,医疗机构严重过载;院内人群聚集加大患者交叉感染风险且难以获得及时诊治;传统诊疗和护理模式效率低下,且容易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超负荷工作……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院院长董家鸿指出,在疫情应对中应用智能医疗技术,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董家鸿介绍,疫情期间,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按照新冠肺炎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的指示,根据武汉实际需求,研发并在武汉的医疗机构部署了系列新冠肺炎智能防控技术系统,覆盖入院前、住院中、出院后全程。其中,入院前有新冠肺炎自测评估系统。用户通过回答该微信小程序所提供的问题,系统可自动对受测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做出层级评估,然后给出居家生活、隔离到医院就诊等就医意见,提供用户附近发热门诊的导航地图,引导有需要的患者就诊。目前该系统已在全球20个国家应用,辐射的用户超过2亿。有数据显示,该系统可引导分流发热门诊病人51%~71%。

  在院内,新冠肺炎智能分诊系统可以帮助分诊护士对患者风险层级做出快速评估,提升医生看诊效率,减少发热门诊的负荷量。统计分析显示,通过该系统分诊,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只有12%,半数以上到常规门急诊,另有31%的病人居家观察休息即可。

  救治时,新冠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帮助医生识别新冠肺炎特征性影像,减少了放射科医生的压力,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水平。迄今超过4万人次应用结果显示,该系统诊断灵敏度达99.3%。

  此外,董家鸿介绍,救治中还研发出新冠肺炎移动生理参数监测系统、远程集成协同诊疗平台、隔离病房的巡诊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社区还覆盖了社区疫情智能防控系统等。“我们把这些系统无偿捐献给所需要的国家,并设计了英、法、日、韩、葡萄牙、法、瓦西里等多个语种向全球发布。”董家鸿说。

  精准施策:

  因地制宜定方案 火力全开抓落实

  应对疫情,救治是重中之重。如何高效、有力地啃下这个硬骨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指出,该院的做法是接地气、抓重点。

  “早期黑龙江省两个率比较高,发病率在全国排第十,病死率排第二。”压力之下,于凯江赶赴省内病例数多、有死亡病例的8个地市实地考察,找问题、抓特点。根据考察发现的患者年龄普遍偏大且基础疾病多、各地医疗资源不均衡等情况,他提出,把这些患者收到各专业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综合医院救治。收治医院快速进行适应性改造,收治全省九成以上重症、危重症,集中优质医疗资源,严格按照国家诊疗方案全力救治。针对治疗中的难点,全学科攻关、医护合力、及早应用各种先进治疗手段,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大幅改善了救治效果。

  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急事、办难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梁朝朝表示,该院靠的是五个“全”。一是全院统一,第一时间成立领导组、专家组、督导组、问责组、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等,统一调度、统一行动;二是全员动员;三是全面落实,多措并举,院感、救治方案等全员培训,积极筹建防控物资,及时启动中西医结合防治,采取一人一方案的治疗策略等;四是全线督导,紧急驰援湖北。人心齐,倾全力,把大事干成、干好。

  战新冠,还要在治疗中更加精准化,因人施策。对此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张伟介绍,该院的战斗力就来自精准。“首先,构建精英团队,我们成立了医疗、医技、管理三位一体的预警监测团队,从预检分诊、检验排查到感染防控,每天研判、交流,及时部署工作。”张伟说,对于患者救治,该院也采取分类分区的精准救治,不同区、类的患者有不同的救治力量和方案,做到一人一策个体化治疗。同时,该院还采用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策略、集中管理的方式,在救治技术、方案、观察、心理干预、中西医结合特别是重症救治等方面集中攻关,收获了一系列珍贵、有益的经验。

  平战结合:

  战时救治倾力保障 常态医疗稳步推进

  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作为护航人民生命健康的医院,常规诊疗服务也不能停。多线作战、平战结合,对大型医院挑战尤其大。对于这道必答难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介绍了该院的破题之道。

  疫情应对方面,我们较早成立了权责清晰的防控机构,打破了以前常态指挥的格局,进入战时状态,为后续工作推进做好准备。同时,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有的放矢忙而不乱。在正面战场上,该院迅速有魄力地进行了诊疗物理空间的重新布局,建立起“院内的方舱医院”,组建梯队式人员队伍增援湖北,同时做好物资储备、技术培训、网上科普等,确保防控工作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

  在正面战场准备充分的基础上,常态诊疗工作才能有序推进。雷光华介绍,疫情期间,该院一直没有停诊,急诊、危重症抢救、血液透析、化疗一直在进行。针对老百姓的手术需求,也按照早期急诊手术立即做、限期手术稳步做、特殊手术计划做的原则展开。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该院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指导诊疗工作科学有序尽快全面恢复。

  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还通过开展免费的互联网医院问诊服务等方式为各类患者服务。该院副院长钱菊英介绍,为了非新冠肺炎患者,该院有序地开放门诊,包括如期开展便民门诊,2月3日起全面开放所有门诊。

  “为了避免患者交叉感染,我们实行门诊全预约。3月2日门诊全面恢复当日,门诊量超过9000人次,目前为止最高日门诊量12000人次。所有急诊包括危重症病人的诊疗没有中断,放化疗、透析如期进行,非急诊患者尤其是肿瘤病人的需求最早满足,现在限期手术已恢复约80%。”有序恢复的背后,是该院充分做好防护工作,严格住院管理的护航。

  国际施援:

  技术经验毫无保留 人力物资大力输送

  “疫情发展到现在,已是全球的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的态度是什么?能做些什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俊强指出,该院坐落于中国-东盟的桥头堡地带,一直在积极帮助东盟国家开展疫情防控,“只有一起努力,才有可能遏制疫情。”

  陈俊强表示,该院作为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东盟远程医学中心,与东盟国家有着良好的交流、合作基础,也培养了很多东盟国家的留学生。该院一直在密切关注东盟国家疫情趋势、特点,并与东盟相关国家在南宁的总领馆保持沟通。

  “我们了解到,目前东盟国家的主要需求包括:一是院内的防控措施和标准的操作流程;二是在人口多、医疗条件有限、没有足够的单间进行隔离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治疗等。”陈俊强介绍,针对上述需求,该院结合中国抗疫经验和东盟国家的具体特点,编写了全体系、多语言、多媒体、多途径的技术材料,包括医院的防控管理、诊疗方案、护理经验、临床检验和感染防护等,通过各国的总领馆合作医院等多途径进行分享。同时,派出医疗专家赴东盟国家支援防疫工作,招募毕业留学生作为志愿者,向东盟国家介绍中国经验;组建跨境远程联合会诊机制,并准备提供跨境远程人员培训等帮助。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梁朝朝介绍,3月中旬,该院已通过互联网医院开展了与南苏丹的新冠疫情防控经验交流视频会,这也是我国首次利用5G互联网技术指导和帮助非洲国家防控疫情。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指出,远程医疗以及中国抗疫期间研发的智慧医疗系列系统,除了提高效率、减少医护人员负荷以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现在疫情蔓延比较严重的国家包括这些发达国家,最缺的是人力资源,远程医疗可能是提升疫情应对效率的最重要选项。此外,这些系统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医护人员免于职业暴露,这对于医务人员、新冠救治力量来说,都是巨大福音。通过与国外医疗机构守望相助,多渠道、多方式的技术、经验输出,全球医疗机构才有能力携手抗击疫情,守护民众健康。

  本次直播得到了CSL Behring的公益支持。CSL Behring中国商务运营执行总监蔡正彦表示,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各行业供应链都受到极大影响,航运一度中断。作为第一届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贝林博士创办的公司,CSL Behring坚守以患者为中心的使命,为了满足中国抗疫需求,保障中国患者快速、稳定的人血白蛋白产品供应,不惜高昂成本, 从2月开始对中国地区的运输都采用包机形式, 确保中国的重症患者得到所需药品及治疗。CSL Behring旗下的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也在疫情后响应政府号召有序复工,未来将为中国市场提供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多种生物制品,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赵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