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患者治疗不中断,医护人员纷纷化身线上“主播”
健康大河南讯:(责编:张瑞乾 通讯员:邢璐璐)
线上指导 化身“主播”不停课
今年三岁的涵涵,患有听力障碍,受疫情影响不能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这让家长非常苦恼。
“孩子在家不能做康复训练,也没人指导,总怕耽误孩子恢复,把我们急的,现在有了专业康复师的指导,我们就放心了!”涵涵妈妈激动地说。
原来,在疫情期间,为了保证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不中断,避免错过康复治疗的“黄金期”,郑州颐和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纷纷化身“主播”,开展了形式各样的线上教学,为患儿及家长进行具体指导。
“听障儿童康复是一项抢救性工作,康复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对听障儿童正常入学、融入社会尤为重要。”康复医学科主任刘丽君介绍,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教学不滞后”,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听障儿童的影响,他们通过线上教学,为患儿制定训练方案,讲解训练动作,并设计了一些易于操作、趣味性强的训练内容。
同时,为了让患儿家长及其他患者更准确地掌握那些难以理解的解剖位置、穴位定位、手法要求等,康复医学科还邀请有需求的家长及患者来院学习,免费进行教授。
疫情期间,像涵涵一样,不能前往医院做康复治疗的患者还有不少,庆幸的是,在郑州颐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播”们的具体指导下,帮助他们居家开展功能训练、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小儿推拿、康复护理等,“康复锻炼一点也没拉下”!
心系病患,康复治疗不中断
“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我们康复医学科的患者大多病情重、病程长,日常的康复训练不能中止。”刘丽君主任说,为了保证治疗的延续性、系统性,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克服重重困难,努力确保每个环节严谨细致,让疫情下的康复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尤其是一些被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救治过程中,他们身体的各种功能都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需要康复师去进行弥补和修复,为此康复医学科还开展了针对性的心肺康复项目,帮助他们实现完全康复。刘丽君主任说,“医疗是一个大整体,每一个步骤都不可或缺,康复治疗是最后这一步,让病人完整健康地走出去。”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康复医学科对病区重新规划布局,将一病区作为生活区,二病区作为治疗区,实行预约制、分批次的错峰治疗,同时将部分适合床旁治疗的项目送到患者身边,以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
“我家老爷子能进行简单交流、进食糊状食物啦!”一名66岁食管癌患者的家属,激动地说道。原来,该患者术后气管处于切开状态,吞咽困难、不能发声,康复医学科采用先进的吞咽说话瓣膜技术,为其开展吞咽训练、言语及呼吸功能训练疫情期间依然没有中断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
住院患者中,需要进行吞咽及言语训练的患者不在少数,为了避免接触,康复医学科利用吞咽训练治疗仪,通过文字、视频进行演示,既简单易懂,也便于学习,即使带着口罩操作也不受影响。
一些重症患者对疫情感到恐慌,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对治疗有抵触情绪,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就在一旁耐心劝导,帮助他们打开心结、树立信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康复治疗中来。
对出院患者,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结合他们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并通过电话、微信群、在线视频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线上指导,特别是还亲自演示、录制了训练视频,帮助患者居家康复。
“除此之外,我们科还安排多名医护人员,支援发热门诊及预检分诊,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刘丽君主任说,身处后方的康复师们也积极为部分出现颈肩腰腿疼的“战友”做康复治疗,利用肌肉能量技术、牵伸肌肉及关节复位等手段减轻他们的疼痛,更好地奋战一线。
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坚持每天坐诊简易门诊,为普通患者及慢病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自疫情发生以来没有一天中断。
全面开诊,一人一诊一消毒
疫情爆发后,为了减少人员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在郑州颐和医院整体防控部署下,康复医学科积极开展专题培训,严格落实防控举措,对病区定期消毒、定时通风,对患者检测体温、健康宣教,对陪护限制入院、严格探视,对入口设置门岗、专人值守……
虽然科室的医护人员大多是八零后九零后,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但在疫情当前,大家不怕苦不怕累,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切实履行着担当与使命,为住院患者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安全防护墙!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目前郑州颐和医院门诊、病房全面开诊收治患者,各项检查、治疗照常进行!康复医学科进一步通过分时段诊疗、一人一诊一消毒、采用一次性床单等措施,全力打造安全、放心的诊疗环境,近日又入住20余名患者!
业务范围:
骨科康复,神经康复,产后康复,疼痛康复,烧伤康复,儿童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康复工程。
坐诊时间:
刘丽君主任:每一、三、四全天坐诊
科室地址:
门诊位于门诊三楼;病区位于住院部D座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