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行业新闻 > 正文

河南省直三院医护人员在武汉与防护服抗争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2020-02-18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责编:方帅 通讯员:肖婧菁 冀慧丽)五层手套、一套防护服、一套隔离衣、一双胶鞋、两层鞋套、一层N95口罩、一层外科口罩、一个护目镜、一个面屏,经过严格把关确认,通过五道门和四个缓冲区,才可以进入病区。这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工作时的步骤,一道道防控,一层层面罩,让不少人都出现不适和缺氧的状况,对于他们来说,有时每呼吸一口都显得分外困难。


  护士冯晓琳就在她的日记里记录下了自己与防护服“抗争”的经历,为了克服种种不适,她和同事们做了各种努力,就像她在日记中写的,“唯有负重前行,才能与病毒抗争到底!”
  在武汉的这几天,除了工作,每天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跟自己的身体做斗争。
  来了之后因为水土不服,就生病了。我着急、恼恨,疫情这么紧,我的胃却这么不争气。
  第一天,吃过早餐,在去医院工作的路上,吐了三次。同行的伙伴们,把已经走到病房门口的我挡在门外,“你不能进去,你这样的状态太危险,你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去工作。”看着同事们都穿好防护服进去,只留下我一个人在外面焦急的等待。
  回到酒店,我把带来的药对症的全都加倍加量,希望身体的状态尽快好起来。随队的同事更是关心,怕我有事,一天问三遍,你怎么样了?你好点没有?快速的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之后,我跟随同事再一次来到病房,没想到,困难还在后面。
  帽子、口罩、面罩、防护服,还有隔离衣、护目镜,一丁点皮肤都不能暴露在外面。我笨拙地穿好衣服随同事进入了病房,眼前只有白茫茫的雾气,什么都看不清楚,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瞎”是什么感觉。交班、查房、记录生命体征……在进行工作的同时,我感觉自己被闷得难以呼吸,缺氧的感觉让我四肢开始疲软,同组老师看到后让我赶紧坐下来休息,坐下来没多久,胃里开始翻江倒海。
  在进病房一个小时以后,我又被同事送了出来……我坐在楼梯口,心里五味杂陈,我从郑州来武汉是希望可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确成大家的累赘。
  带着失落的心情回到酒店,手机却是一刻不停地响着,同事们都在不停地关心我安慰我,给我想办法。在医院,我是病人的依靠,下了班,我亲爱的同事们却是我最坚实的依靠。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的身体很快复原,也适应了这里的饮食。伙伴们教我如何放松、如何呼吸,并把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反复告知我,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在大家的帮助和关爱下,我的身心恢复到最佳。
  哈哈,结果大家应该都晓得了吧!当我再次从病房里出来的时候,真是忍不住笑了,因为我战胜了防护服,我赢了,唯有负重前行,才能与病毒抗争到底!


  其实,晓琳的日记里没有提到,当她在病房工作时,心跳加快导致缺氧,同事们把她扶出来吸氧,并连接心电监护,显示心率120、氧饱和度81,经过差不多一个小时,她才恢复正常。身体稍微好一点,她要求继续工作,说不能浪费这些防护装备,来了就是工作的,但是几次身体都不允许,大家看在眼里,心疼在心里,更感受的到这个年仅26岁的姑娘,压力有多大。

  援鄂队员孟霞在驻地给晓琳送东西,一直敲门没反应,当孟霞着急打电话时,门开了,映入眼前的一幕让孟霞也惊呆了。晓琳穿着整齐的防护装备站在门口,从护目镜看到满满都是雾气汗珠。原来她为了能尽快适应工作,每天在穿着备用的防护装备在房间里练习,这一穿就是6个小时。“我不能拖大家后腿,我是来工作的!”这就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心声。


  那天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是晓琳的班,孟霞在驻地也几乎没有合眼。“其实我知道,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但还是忍不住担心。”孟霞说,那晚晓琳顺利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同事们的牵挂、自己的努力,是医务工作者对自己、对职业最好的注解。
  一线的工作忙碌而辛苦,但他们还笑着说,“我们现在是全能王,什么都会。”刘光耀是个近视眼,需要天天戴眼镜,护目镜、面屏的双重“加持”,眼镜框架断了,非常时期只有自己想办法,曲别针、大头针……各种尝试,终于自己修好了眼镜。


  面对困难,援鄂队员没有退缩,只有迎难而上,他们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付出了很多,鼻子被压出了血印贴上胶布继续忙,尿不湿全都湿了,但是那不是尿液而是汗水……躲避危险、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但是他们却选择坚守一线,向险而行。这是医者职业精神的呼唤,是医者仁心最好的诠释,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就是一群换了衣服的孩子,在和死神抢人……


[责任编辑: 方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