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田素革、陈欢欢、张凤杰:经常腰酸和肾病有关?注意尿常规的几个异常指标
前言:2025年3月1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今年肾脏日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这一主题旨在呼吁公众关注肾脏健康,特别是通过早期检查和预防措施来降低慢性肾脏病(CKD)的风险,提高人们对肾脏健康的认知与重视。
在今年世界肾脏日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护士长田素革、护理骨干陈欢欢、张凤杰,让我们跟随她们的讲述,深入了解我们的肾脏。
本期要点:
问题一:田老师您好!为什么要设立“世界慢性肾脏病日”呢?今年肾脏日的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您对这个主题有怎样的见解?
田素革: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知晓率低,对全球公共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设立这个日子,旨在提高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知,强调早期检测和预防的重要性。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近1.1亿。然而,80%至95%的患者在早期并不知道自己患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检查结果一出来,病程就已经终末期了,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慢性肾脏病早期症状是不明显,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大家没有体检的意识,很难早期发现肾脏疾病。我们无法预知疾病来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前发现,尽早干预,与患者携手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问题二:确实,定期体检是预防肾脏疾病的关键,据了解,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情况如何?
田素革: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确实不容小觑,大概每10个人里就有1个慢性肾脏病患者。而且由于早期症状隐匿,很多患者发现时病情已经有所进展,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问题三:陈老师,您在肾脏病护理方面工作多年,您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肾脏健康呢?
陈欢欢:我们的肾脏就像身体的“清洁站”,24小时不停工作,过滤血液里的杂质和多余水分,变成尿液排出体外。但很多人没意识到,一些不良习惯正悄悄伤害肾脏。生活习惯非常重要。熬夜会打乱身体生物钟,影响肾脏正常代谢和修复。还有滥用药物,很多药物要经过肾脏代谢,像一些抗生素、止痛药,随意吃可能造成肾损伤。有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病的话,会引发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所以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简单来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喝水、不熬夜、不乱吃药,就能更好保护肾脏,守护身体健康。
问题四:张老师,在众多检查项目中,您认为哪些检查结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预示着怎样的肾脏问题?
张凤杰:日常最简单的检查—尿常规。如果在尿常规报告单里,发现尿蛋白、尿潜血有+号,红细胞高,就提示肾小球可能有问题了,或许是某一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如果尿常规中出现尿比重降低明显,或者尿的酸碱度偏碱性,那么就提示肾小管有损伤了;如果尿里的白细胞多,细菌也多,那么提示有泌尿系统的感染。如果发现尿检不正常,一定要到肾内科去就诊,医生会根据情况,做具体的相关检查。
问题五:田老师,肾内科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在早期症状不太明显的情况下,我们的身体是否会发出一些信号,暗示肾脏可能出现了问题?
田素革:肾脏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疾病呢,就是没有明显原因、没有症状,像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继发性肾病,有一些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会引起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这些疾病早期症状确实容易被忽视,早期可能仅有轻微的眼睑或下肢水肿、尿中泡沫增多,身体没有明显不适,所以很多患者发现时病情已有所进展。
问题六: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只要感觉腰酸就会担心是不是得了肾病,田老师,腰酸与肾病之间有必然关系吗?
田素革:腰酸不一定就是肾病。很多原因会导致腰酸,像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这类腰部肌肉骨骼问题,或者过度劳累、姿势不良,都可能引发腰酸。当然,肾脏疾病,比如肾结石、肾盂肾炎有时也会有腰酸症状,但通常还会伴有其他表现,像血尿、蛋白尿、尿频、尿急、尿痛等。如果只是单纯腰酸,没有其他异常,建议先去骨科排查下。要是还有别的不舒服,再进一步做肾脏相关检查,比如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超声等,这样就能明确病因了。
问题七:如果不幸确诊慢性肾脏病,可以完全治愈吗?目前的治疗手段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田素革:慢性肾脏病通常难以完全治愈。这是因为慢性肾脏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病程较长,往往会导致肾脏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如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等。这些病理改变会逐渐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而且目前的医疗手段无法使已经受损的肾脏组织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不过,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问题八:很多人对肾脏疾病的认识还是不足,田老师,您能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哪些人群患病风险比较高吗?
田素革: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引发糖尿病肾病,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原因之一;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使肾脏血管压力增大,导致肾小动脉硬化,影响肾脏功能;肾脏病家族史,肥胖人群,经常服用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肾毒性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结构、功能逐渐衰退,对各种损伤的抵抗力减弱,更容易患慢性肾脏病。另外,长期尿路梗阻者,如泌尿系统结石,使尿液排出不畅,引起肾积水,损害肾脏功能。长期吸烟和酗酒者:吸烟会导致肾脏血管收缩。目前,有数据统计,现在慢性肾脏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问题九:从专业角度来看,您认为导致肾脏疾病年轻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关联?
田素革:肾脏疾病年轻化与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经常摄入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同时,用饮料代替水,会使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受影响,还可能引发血糖、尿酸升高等问题,损害肾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易导致身体代谢减缓,脂肪堆积,增加肥胖及相关疾病风险。而熬夜打乱人体生理节律,使肾脏等脏器得不到充分休息,长期可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还有,年轻人可能对健康不够重视,忽视早期症状,比如水肿、疲劳,这些可能被误以为是工作压力导致的,从而延误了治疗。
问题十:众所周知,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那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您对他们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有什么具体的建议?有请陈老师分享一下。
陈欢欢:透析患者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身体功能。以下是一些运动建议:运动前评估:透析患者在开始运动前,应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贫血及营养状况等,以确定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耐力。建议每次运动20 - 30分钟,每周3 - 5次。力量训练:可进行简单的肢体力量练习,如使用弹力带或轻哑铃进行手臂、腿部的屈伸运动,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每个动作可重复8 - 12次,每周2 - 3次。控制运动强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运动过程中,可通过监测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问题十一:张老师,您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吧!这些治疗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张凤杰:腹膜透析: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将透析液灌入腹腔,通过腹膜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可在家中自行操作,每天进行3 - 4次。
血液透析:通过体外循环装置,利用透析器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清除,替代肾脏部分功能,一般每周需进行2 - 3次。
肾移植:将健康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是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问题十二:田老师,腹膜透析病人在家自己进行操作,这意味着患者也要完全掌握这项技术,面对不同人群和个体差异,对您的护理团队是不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田素革:我们腹透病人做完手术以后,病区内有负责腹膜透析的专科护士,一对一进行全程培训指导,给患者及家属提供标准化的培训内容,综合评估患者自身情况、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系统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指导病人完成居家透析准备工作。患者要学会换液操作、无菌技术、简单并发症的处理等,经过专科护士培考核合格后,才可以出院。出院后,专科护士进行规律的院外随访管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关注居家透析的情况,以便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确保居家透析的安全。所以,即使开始透析了也不可怕,我们医护团队会为大家保驾护航的!
问题十三:定期复查是管理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手段,那复查的项目有哪些?如何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
田素革:复查能及时掌握病情变化。通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营养及肾脏功能状态、蛋白漏出情况等。根据复查结果,医生能到动态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问题十四:田老师,在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您有什么寄语和希望传递给大家?
田素革:肾脏这对如拳头大小的器官,肩负着维持生命运转的重任。过滤血液,排出当天废物,维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分泌激素调节血压、促进红细胞生成,维持骨骼健康。肾脏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石,随着肾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要正确识别肾脏疾病早期发出的信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自我管理,就能控制病情,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守护肾脏健康,从日常生活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保护肾脏健康、享受美好生活而努力吧。
本期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