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访谈】李勃:警惕流感在立春后 “偷袭”!做好防护科学应对
健康大河南讯: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万物复苏的开始。然而,这个看似充满生机的时节,却也是流感的高发期。流感不仅会给个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了解立春后流感相关知识,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对此,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郑州市英才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勃做客演播室,为大家解疑答惑。
本期要点:
问题一:立春过后,天气逐渐转暖,然而此时流感却常常高发。这不禁让人疑惑,立春之后,为何流感更容易大规模爆发呢?
答:立春过后,天气虽逐渐转暖,但流感却常常高发,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气温波动;立春后,气温虽总体上升,但昼夜温差大,天气多变,人体难以适应,免疫力下降,病毒更易入侵。
2. 病毒活跃;流感病毒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立春后气温回升,病毒传播速度加快,增加了感染风险。
3.人群聚集;春季人们户外活动增多,室内通风减少,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尤其在公共场所,流感更容易扩散。
4.免疫力下降;冬季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立春后尚未完全恢复,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流感病毒。
5.防护意识减弱;天气转暖后,人们可能放松对流感防护的警惕,减少了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增加了感染风险。
问题二:知晓了流感高发的原因,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在这个特殊时节,流感病毒的传播特点相较于其他时期,出现了哪些变化呢?
答:1.传播速度加快:高发期气温较低、空气干燥,病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且人们更多待在室内,通风较差,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
2. 传播范围扩大:高发期人群聚集活动增多,如学校、公共交通和购物中心等,增加了人际接触频率,导致病毒传播范围更广。
3.易感人群增多:高发期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更容易感染,且症状可能更严重。
4. 病毒变异可能性增加:流感病毒在高发期传播频繁,增加了变异风险,可能导致病毒毒力或传播能力增强。
5. 混合感染风险上升:高发期也是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如普通感冒或新冠肺炎,混合感染可能加重病情。
6. 季节性特征明显:流感病毒在低温、干燥环境中更易传播,因此高发期通常集中在冬季或早春。
7. 防控难度加大:高发期病毒传播迅速,且症状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增加了早期识别和防控的难度。
问题三:了解传播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察觉流感踪迹。说到流感,它都有哪些典型症状,以便我们能及时识别呢?
答:流感的典型症状包括:
1. 发热:通常高烧,可达38°C以上。
2. 咳嗽:干咳为主,可能较剧烈。
3. 喉咙痛:常伴有咽喉不适或疼痛。
4. 肌肉酸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明显。
5. 头痛:常伴随全身不适。
6. 乏力:感到极度疲倦,持续数天。
7. 寒战:发热前常伴有寒战。
8. 鼻塞或流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这些症状通常突然出现,且比普通感冒更严重。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尤其是高烧和全身酸痛,应及时就医。
问题四:由于流感症状与普通感冒有些相似,很多人容易混淆,所以该如何准确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呢?
答:流感和普通感冒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简单区分:
1. 发病速度:
流感:症状突然,几小时内加重。
感冒:症状逐渐出现,通常较轻微。
2. 发热:
流感:常高烧(38°C以上),持续3-4天。
感冒:很少发烧或低烧。
3. 全身症状:
流感:明显肌肉酸痛、乏力、头痛。
感冒:通常无或轻微。
4. 咳嗽:
流感:干咳,可能剧烈。
感冒:轻到中度咳嗽,可能带痰。
5. 病程:
流感:症状严重,持续1-2周。
感冒:症状较轻,几天到一周内恢复。
简单总结就是:流感症状更突然、严重,伴有高烧和全身不适;感冒症状较轻,主要是鼻塞、喉咙痛等局部症状。
问题五:一旦确定感染流感,病情发展可能各有不同,感染流感后,出现哪些情况就意味着需要紧急就医呢?
答:感染流感后,出现以下情况需紧急就医:
1.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困难。
2. 持续高烧:发烧超过3天不退或反复高烧。
3. 胸痛:胸部持续疼痛或压迫感。
4. 严重脱水:如尿量减少、口干、头晕等。
5. 意识模糊:嗜睡、昏迷或精神异常。
6. 症状反复:好转后突然加重,如再次高烧或咳嗽加剧。
7. 高危人群: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症状加重。
简单总结就是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烧、胸痛、脱水、意识模糊或症状反复时,应立即就医。
问题六:对于症状相对较轻、选择居家隔离的患者来说,在居家隔离期间,为了防止病毒传播以及促进自身恢复,都应注意些什么呢?
答:对于症状较轻、选择居家隔离的流感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单独房间:尽量待在单独房间,避免与家人接触。
2. 戴口罩:与家人同处时,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
3.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避免触摸口鼻眼。
4. 通风:保持房间通风,每天开窗换气。
5. 健康饮食:多喝水、多休息,帮助身体恢复、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6. 分餐:与家人分开用餐,餐具单独清洗消毒。
7. 垃圾处理:用过的纸巾、口罩等单独密封丢弃。
8. 监测症状:留意体温和症状变化,若加重及时就医。
简单总结:单独房间、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多喝水、分餐、妥善处理垃圾,并监测症状变化。
问题七:了解了居家隔离的注意事项,治疗便是关键。流感治疗期间,都有哪些药物可供使用,帮助患者对抗病毒呢?
答:在流感治疗期间,常用的药物主要分为抗病毒药物和缓解症状的药物。以下是简单易懂的介绍:
1. 抗病毒药物(针对流感病毒)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但需要在发病后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①奥司他韦:口服药,适合成人和儿童。
②扎那米韦:吸入剂型,适合成人和7岁以上儿童。
③帕拉米韦:静脉注射,适合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
注意:抗病毒药物需医生开具处方,不能自行购买。
2. 缓解症状的药物(针对流感引起的不适),流感会引起发烧、咳嗽、喉咙痛等症状,以下药物可以帮助缓解:
1.退烧止痛药:
①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退烧、缓解头痛和肌肉酸痛。
②布洛芬(如美林):退烧、消炎、止痛。
2.止咳药:
①右美沙芬:缓解干咳。
②愈创甘油醚:帮助化痰,适合有痰的咳嗽。
3.缓解鼻塞、流鼻涕:
①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打喷嚏和流鼻涕。
②生理盐水喷雾:缓解鼻塞。
4. 辅助治疗: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帮助排毒。休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重要提示:
如果症状严重(如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需及时就医。
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因为流感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无效。
问题八:除了药物治疗,日常饮食对增强抵抗力、抵御流感也至关重要,在饮食方面,我们该如何调整,才能有效增强对流感的抵抗力呢?
答:好的!简单来说,饮食上可以这样做来增强抵抗力,对抗流感:
1. 多吃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比如:橙子、柠檬、猕猴桃、草莓、西红柿、菠菜,帮助提高免疫力。
2. 补充优质蛋白质,比如:鸡蛋、鱼肉、瘦肉、牛奶、豆腐,帮助修复身体,对抗病毒。
3. 多吃含锌的食物,比如:牛肉、南瓜子、坚果,增强免疫力。
4. 多喝水和清淡汤类,比如:温水、蜂蜜柠檬水、鸡汤、蔬菜汤,保持身体水分,缓解喉咙不适。
5. 多吃抗氧化食物,比如:蓝莓、胡萝卜、西兰花,帮助减少炎症。
6. 避免不健康的食物,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和辛辣食物,这些会降低免疫力或加重不适。
7. 饮食小技巧
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粥、蒸蛋。
食物以温热为主,避免过冷或过热。
简单总结:多吃新鲜蔬果、优质蛋白,多喝水,避开不健康食物,就能帮助身体更好地抵抗流感!
问题九:另外,很多人想知道疫苗预防的效果,立春之后,这个时候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还来得及吗?
答:立春之后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有意义,尤其是如果你还没有接种过。以下是关于流感疫苗的一些关键信息:
1. 流感疫苗的效果
①预防作用: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即使感染,症状也会更轻。
②保护期:接种后约2周产生抗体,保护作用可持续6个月左右。
③针对性:疫苗会根据每年流行的病毒株更新,因此建议每年接种。
2. 立春后接种是否来得及?
来得及:流感季节通常持续到春季(甚至更晚),立春后接种仍能提供保护。
特别建议:如果你属于高风险人群(如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孕妇),即使晚一些接种,也能降低感染风险。
总结:立春后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有效,尤其是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日常防护,能更好地预防流感!
问题十:相信通过上述这些问题,大家对流感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最后,究竟怎样做,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有效地预防流感呢?
答:预防流感的关键在于采取综合措施,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日常预防方法:
1. 接种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尤其对高风险人群(如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尤为重要。
2.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物品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至少搓洗20秒。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
3. 保持社交距离: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开人群密集场所,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降低感染风险。
4.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5.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
6. 佩戴口罩:在流感高发期或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能有效减少病毒传播。
7. 避免接触感染者:如身边有人感染流感,尽量减少接触,必要时佩戴口罩并保持距离。
8. 及时就医,若出现流感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时,尽早就医并居家休息,避免传染他人。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流感感染的几率以及降低流感传播的风险。
本期嘉宾:
李勃
郑州市英才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