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仲景国医对话】丁东亚:投身基层医疗建设,为百姓排解慢病烦恼!
前言: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华夏仲景国医对话】栏目,我是主持人XX,中医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有着不错的功效,它可以对我们的身体做到一个整体的调整,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上有着显著的优势。今天我们邀请到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土门办事处的丁东亚医生来做客我们健康大河南直播间,他在慢病调理以及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当地非常有名气,每天还有很多外地求诊的患者慕名而来。丁医生,您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本期要点:
问题一:节目一开始,丁医生,您能给大家讲下当初您学医的初心是什么吗?
答:小的时候,深受父亲的影响,他是一位资深的老中医,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气,有很多人来找他看病,耳融目染下,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看到治愈的病人来家中致谢,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于是,在心中埋下了学医的种子,毕业后,毅然投身于基层医疗建设的队伍中,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谋求幸福安康!
问题二:那您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中医药的使用比例大概有多少?
答:大约对半或者更高,一般碰到急性疾病用西药的比例高一些,但慢性疾病基本上都是用中药。急性疾病重要的快速减轻患者的痛苦,而西药的特点就是见效快,所以使用的比较多。对于慢性疾病有病程长,多脏器受损的特点,关键在于防治养,这完全符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现代医学理念。而中医药经过了两千多年的经验积累,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更注重人体机能的整体调节,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更有利于对病因复杂的慢性疾病综合治疗与康复。
问题三:那老百姓对中医药的认可度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
答:目前来看,老百姓对于中医药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之前百姓普遍出现的现象是觉得中药价格贵,见效慢,煎煮麻烦,不相信中药,不愿意吃中药,大部分人平时看病首选西药,西医治不好的病才会选择中医。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稳步上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医保的广泛普及,吃的起中药已经不是问题了。同时2017年《中医药法》的实施和此次新冠治疗疫情,让中医药在国际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也让百姓加深了对中医药的认识或认同感。据统计中医药的拥趸已接近90%。原先不信任中医的人,也有近10%对中医药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仍然不了解和反对中医药者只剩下不到2%了。而对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调理的人群,中医药的认可比例则更高,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
问题四:您比较认可中医药在慢病中的作用,那么都有哪些病被称为慢病?
答:慢病一般是指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的疾病,常见的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等。这也是平时百姓普遍认为的慢病。但其实慢病的范畴非常广泛,免疫力低下,女性的月经不调,男性的性功能障碍等等也属于慢病的范畴,同时也包括平时经常提到的“亚健康状态”,比如经常失眠,烦躁,疲惫无力,面色萎黄,手脚冰凉,腰膝酸软,食欲减退等。亚健康人群也是现在最为普遍的,经过全球性调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亚健康人群占总体的75%。如果如果长期得不到维护和改善,很容易转向患病的状态。
问题五:是的,现在因病致穷的病人有很多,它已经成了我们的一大难题。那像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都是什么因素导致的?
答:导致这些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遗传,饮食,环境等等,但是最主要的是有四点:
第一是工作、生活压力大,长期熬夜,酗酒。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熬夜到两三点已经是家常便饭,有的因为工作,有的因为过多迷恋影视、网络、游戏、歌厅、打牌、喝酒等各种娱乐,造成起居无规律,打乱生活规律。
第二,不良的饮食习惯。很多上班族、白领早上不吃早餐,中午或者晚上为了方便都喜欢定外卖,,但是外卖大多营养比较单调,长期的水果蔬菜摄入不足,身体状况自然会下降。同时外卖中的脂肪,盐分都较高,加上运动缺乏,有的年纪轻轻就得了高血压、糖尿病。
第三,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人体90%的疾病都能因为情绪失调引发的,心态的好坏对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情绪可以影响到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对代谢功能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慢性疾病。
第四,出现症状不重视,不求医。目前将近一半的人在生病时选择自行配药,有三分之一的人则根本不理会任何小毛病。许多人的疾病被延误就医,错过了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时间,令小病随时累积成大病。
问题六:那这些病现状如何?您碰到这样的患者是怎么治疗的?
答:目前对于心脑血管类的慢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中国60岁以上老人中有80%患慢性病,比如三高疾病,高血压人口有 2.7 亿人,全国每4个成年人就有1个高血压,高血脂的有 1 亿多人,糖尿病患者达到 9240 万人,数目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并且这类疾病的死亡率也是最高的,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86.6%。而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年和中年中,约有75%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对于慢性目前来说百姓的重视意识也有欠缺,比如糖尿病患病人群,由于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大多数患病者未被及时诊断,有超过60%的人在患上二型糖尿病后浑然不觉,直到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后才去就医。所以目前的慢病防治仍需加强。
目前我对于慢病的治疗上主要是采用中药调治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原则,因为对于慢病患者而言,病程时间长,身体受损严重,需要长期调理,中药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膏方产品。药王孙思邈曾评价说:三斤药材一两膏,调补结合百病消。膏方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的特点,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和理念的集中体现。只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论治,膏方非常符合当前慢病调养的需要,也是我平时的治疗中是最主要的方法。
问题七:很多人一看到自己身体状况有下滑的趋势就赶快自行购买各种保健品或者养生茶喝,这种方法可取吗?为什么?
答:这种方式我是不建议的。首先保健品或者养生茶只能起到保健或者辅助性的作用,并不能完全代替药物。其次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保健品,盲目选择有时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中医将人体分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淤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九种体质,每个人的特质情况及病情不一,不能不辨证就一味的选择保健品。就像人参虽好,但实热,阴虚内热的患者服用之后只会加重病情。所以出现我建议大家在出现不适症状时要找专业医生进行调理,切不可盲目跟风。
问题八:在您的从医生涯中,有没有让您印象特别深的这样的患者?
答:因为在基层的工作中,时常能遇到患病几年至数十年迁延不愈或即将走向人生终点而又起死回生的患者。一九九九年十一月,我接诊一位姓齐女性患者就是这样,齐女士于一九九九年因发热原因待查在河南省某医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因化疗反应太大,身体极度虚弱而终止化疗,齐女士在我门诊初诊是在车上进行的,因患者不能站立,面色萎黄,极度虚弱,我诊断后开了一周中药,当时用了伤寒论上一个经方《薯蓣丸》加减,先调理病人气血,一周后患者二诊,已能站立搀扶行走,诊断后原方续服七付,三诊患者自行步入门诊,自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食欲增加,呼吸顺畅,诊断后更方《温经汤》加减,一直在我门诊服用中药调理,未在化疗,身体状况恢复正常,体重增长十六公斤,化验指标完全正常。上个月齐女士在门诊上对我说“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陷入了沉思,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医永远是一颗不朽的明珠,我们一定要把他好好传承下去。
问题九:据了解,您有计划开设慢病专科,对这一块你是怎么规划和打算的?
答:第一:使用安全、绿色、先进的疗法和产品,来治疗慢性疾病,比如针灸,拔罐等,还有九鼎锐创的膏方产品,不仅服用方便,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认证是安全高效的,现在患者最关心的就是这方面,也是我最关注的。
第二:采取居民慢病档案管理,通过长期管理,定期整理,标准筛选,不仅要将慢病治疗好,更要预防好,节约医疗资源,减轻疾病危害。这也是健康管理的趋势;
第三:健康科普常态化,未来,我也将定期开展常见疾病及保健“微信”课堂,让我所有的患者都能学会预防疾病、学会健康管理。这是我身为一名基层医生的责任与义务。让更多的百姓患者懂得健康管理、享受幸福生活、我则无旁贷!
问题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慢性病的的预防上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慢性病重要的是在于预防,也就是我们中医经常说的“治未病”的理念,防患于未然,这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家庭的医疗支出成本,也可以节约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因此,我给大家几点提议:
第一,合理膳食。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搭配是身心健康的基本保障。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尽量健康,营养均衡的食物,这是保障人体营养供应的根本。
第二,生活规律,充分休息。尽可能的保证有充足睡眠及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并做到起居有时、娱乐有度、劳逸结合。要学会科学生活,养成现代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适度运动,劳逸结合。办公族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建议可以在下班后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活动活动筋骨,能够帮助增强免疫力。
第四,乐于沟通,心态积极。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及时沟通和疏导,要学会释放压力,多跟家人沟通,凡是要想开,要看开,不要造成“积郁成疾”。
第五,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出现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不要一拖再拖,尽早治疗才能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中。
本期嘉宾:
丁东亚: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土门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