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内容推荐 > 正文

【中原介入名医大讲堂】李腾飞:未雨绸缪治脑血管病,安全可靠拆颅内炸弹

发布时间:2021-03-05  来源: 健康大河南   
2021-03-05  健康大河南

  前言: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中原介入名医大讲堂】节目。据了解,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致死、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据统计,我国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脑血管疾病,如此可怕的脑血管疾病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恐慌,那么什么是脑血管疾病呢?我们应该怎么去预防它呢?今天我们就有幸邀请到了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副主任医师李腾飞做客我们健康大河南直播间,与我们讲述关于脑血管疾病的知识!

  本期要点:

  问题一: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到“心脑血管疾病”一词,它其实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合称,那么什么是脑血管疾病呢?

  嘉宾: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人类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比如脑血管栓塞、脑血管狭窄、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等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我们生活中所讲的“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都属于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居多,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

  问题二:原来,脑血管疾病也是一类疾病的统称,那么脑血管疾病都包括哪些疾病呢?又是按照什么划分类别的呢?

  嘉宾: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种。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因脑部供血障碍而造成局灶性损害,常见者有以下几种:1、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2、脑血栓形成:因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受阻而造成局灶性脑梗塞,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3、脑栓塞:因脑外血凝块(心脏瓣膜赘生物等,随血流进入脑部,造成急性栓塞,形成局灶性梗塞,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单瘫、失语等。

  出血性疾病常见以下两种:1、脑出血:多由于动脉硬化形成的微血管破裂,形成脑内血肿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于先天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而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以及脑膜刺激征的典型临床表现。

  在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还是很高的,是导致中国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平均每 5 位死亡者中至少有 1 人死于脑卒中。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2017 年中国有 152.5 万人死于脑血管病。位列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之后,为死因顺位的第 3 位。

  问题三:脑血管疾病的高死亡率让人不寒而栗,那么,李主任,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怎样的呢?

  嘉宾: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在亚太地区位列第一。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有200万例,且以每年8.7%的速率迅速增长,其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至5倍。2013 年,国家有关部门对中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 155 个城市及农村开展了全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20 岁以上居民 48万余例,其中新发脑卒中,发病率为 345.1/10 万。新发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6.4岁。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农村显著高于城市。脑卒中的流行呈现地域性,东北地区脑卒中发病率最高,华南地区最低。

  问题四:如此可怕的脑血管疾病,且种类繁多,那么引发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呢?

  嘉宾:引发脑血管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外届因素包括空气污染等,比如说PM2.5,现在国家也比较重视,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进行整治,已初步见成效。还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酗酒、熬夜,不健康的生活饮食及工作压力大等都可以诱发脑血管疾病发生。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本身的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等。

  问题五: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但很多人也只是谈之色变,对其典型症状不是很了解,那么,李主任,你能给我们讲解一下脑血管疾病会有哪些典型症状吗?

  嘉宾: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比如短暂性缺血性发作:患者可出现一过性偏瘫、单瘫、感觉缺失、失语、失明等,24小时内症状和体征均消失,但可反复发作。对于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患者:因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受阻或栓子脱落而造成局灶性脑梗塞,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

  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比如脑出血患者:多由于动脉硬化形成的微血管破裂,形成脑内血肿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因好发部位在内囊,因此常见的体征为病灶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多由于先天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而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以及脑膜刺激征的典型临床表现。

  问题六:李老师,您致力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那么介入治疗是如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呢?

  嘉宾:所谓介入疗法,就是血管内治疗,在X光机的监护监测下,从人体外穿一根导管进入血管内,然后自血管内到达病变部位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具体到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则是指利用经血管内操作技术,在先进计算机数字减影(DSA)系统的引导下,将直径0.6~3.0毫米的微细导管经血管内穿刺后送入脑血管内,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包括脑、脑膜、颌面部、颈部、眼耳鼻喉等因血管异常造成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达到恢复正常功能、消除病痛的目的。

  问题七:您擅长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的栓塞治疗,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治疗、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等脑血管疾病,那么介入治疗脑血管病与其他治疗方法有哪些区别呢?

  嘉宾:举个例子来说,脑血管狭窄,说起来,脑血管就好像房子里的供水管道,当供水管道系统刚安装好时,供水一般来说是没问题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内壁就会逐渐产生水碱沉积导致水管腔缩窄,使单位时间内的水流量受到限制,造成用水困难。人体血管与自来水管不同的是,水管坏了不愿修可以更换,而血管则很难换新的,尤其是脑血管。于是,脑血管便成了介入疗法大展拳脚的空间。利用介入微创的方法对病变狭窄的部位进行球囊扩张,然后在病变的部位放置一枚支架,好比在断路上重建架起一座桥梁,最后恢复颅内血流正常供应。

  介入治疗相对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①它无需开刀,无创口或仅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创伤小;②大部分患者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③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问题八: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都会定期去医院做身体检查,那么哪些检查是可以检测到脑血管疾病的呢?

  嘉宾:脑血管病体检筛查必要性是很强的。缺血与出血性脑卒中因为其发病特点不一,应在体检筛查方面应有不同的策略。缺血性脑卒中指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和颅内动脉狭窄,它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程多呈渐进性发展;而出血性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其中颅内动脉瘤往往隐匿。如果早期发现,筛查出高危患者给予脑卒中预防或治疗。对高危患者可以及时处理,避免严重病情及并发症出现。

  筛查通常基础的检查项目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血压、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常规、血脂、血糖、凝血、颈部血管超声。更加深度内容应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CT/MR平扫,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做CTA、MRA,必要时做DSA。根据检查结果,筛查出高危患者给予脑卒中预防或治疗。

  问题九: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日常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以及疾病管理也是需要多加注意的,那么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日常在这些方面上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嘉宾: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做好预防脑血管病工作,日常应做到以下几点:(1)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度血症、动脉硬化等病的老年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科学的治疗。(2)对有脑血管病家族史者、患肥胖症者以及有上述症状的高危人群应定期(一般为3~6个月)进行健康检查,重点观察其血压、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以及脑血流的动态变化,并及时予以正确处理。(3)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然发生视力下降、剧烈头痛、眩晕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治疗。

  问题十: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威胁到我们的身心健康,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做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嘉宾 :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如生气、激动、焦虑、悲伤、恐惧、惊吓等;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如爬楼梯、散步等,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调整饮食结构,做到不吸烟,不饮酒(可饮少量葡萄酒),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豆制品,吃植物油,饮食应做到清、淡、熟、软。

  嘉宾介绍:

  李腾飞,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郑州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2010年毕业后开始从事介入放射学专业,擅长脑血管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的栓塞治疗、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治疗、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等。任国自然一审评审专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17篇,中华文章4篇,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曾获中国林贵-刘子江介入优秀论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科技厅及卫生厅科技公关项目各一项;获卫生厅科技成果1等奖一项,参与编写专著8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1部。


[责任编辑: 方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