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孩子测骨龄?如何检测骨龄?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理想身高,来医院评估骨龄的家长也是日益增多,面对骨龄及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评估结果,很多家长也存在不少疑惑。今天我们就生长发育门诊中家长们关心的问题,为大家科普骨龄相关的常见知识。
一、何为骨龄?
答:骨龄是骨骼发育年龄的简称,它通过评估儿童手腕、手部骨骼的成熟度(如骨骼的大小、形状、骨化中心出现及骨骺闭合程度),并将其与标准图谱或评分系统进行比较而得出的一个年龄数值。相比于实际日历年龄,骨龄更能反映出儿童生理成熟度,它代表了孩子骨骼发育的实际水平。
二、为什么要给孩子测骨龄?
答:通过将骨龄与实际年龄做比较,医生可以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提前、延迟、同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以及评估疾病治疗效果。同时,骨龄对于预估成年身高有一定的价值。通常来说,骨龄与实际年龄相符或略有差别,正常差别不应超过1岁。一般而言,女孩骨龄超过14岁,男孩骨龄超过16岁,骨骺大多已闭合,几乎没有再长高的机会。
三、孩子什么时候适合测骨龄?
答:对于多大可以测骨龄,并没有硬性规定,一般会建议孩子至少满3岁。一般而言,在孩子6岁左右可以带孩子检查骨龄,作为体检项目可以每年检查一次。医学上建议检测骨龄的常见情况有:(1)身高异常:如明显矮小、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身材过高等;(2)性早熟:例如女孩在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在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3)性发育延迟:女孩>13岁仍无乳房发育迹象,男孩14岁仍无睾丸增大迹象。(4)协助疾病治疗的监测及效果评价:比如因性早熟或者矮小症接受药物治疗的孩子,需要定期测骨龄。
四、如何检测骨龄?
答:目前最简便、最常用的骨龄检测方法是通过拍摄左手腕骨的X光片,再根据骨骼成熟过程中大小、形态、结构的变化经量化转换成的骨龄。首先我国临床上使用评估骨龄的标准并不统一,最常用的为图谱法(G-P法)、计分法(如TW3法、中华-05法以及CHN法),不同的评估方法会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并且即便是使用同一种方法评估,不同评估者之间也会存在0.3-0.5岁的误差。但是家长不必对此感到焦虑,相较于单次评估,动态监测儿童的体格生长、性征发育、骨成熟度以及三者之间的匹配度则更为重要,即便是需要多次评估选择同一种评估方法即可。
五、拍骨龄会有辐射吗?
答:骨龄通常拍摄左手手腕部,是离主要脏器较远的末端部位,拍骨龄的辐射量<0.00012mSv,相当于一张胸片的1/200,相当于坐飞机2分钟、晒太阳或玩手机20分钟,等同于吃了13根香蕉;而且相比胸片和CT,由于在肢体末端照,辐射量对孩子的伤害可以忽略不计。
骨龄是帮助医生和家长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一扇窗,在评估儿童生长发育、预测成年身高、筛查相关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它的局限性,一定要由专业医生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解读骨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