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腹泻别急!盲目用药可能伤身又误事
炎炎夏日,冰饮冷食、大排档烧烤、空调房与室外高温的切换……这些“夏日限定”的快乐,却也悄悄埋下了腹泻的隐患。腹泻来袭,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翻箱倒柜找药:止泻药赶紧止住?抗菌药杀菌最管用?吃点益生菌调理一下?别急!盲目用药,可能伤身又误事。今天,就来给您讲讲夏日腹泻的用药选择。
关键第一步:判断原因
腹泻是身体排出有害物质的防御反应。夏日腹泻的常见原因有:
“吃坏肚子”——感染性腹泻
细菌感染:最为常见,如沙门氏菌(常见于未煮熟的蛋、肉)、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剩饭剩菜)、大肠杆菌(不洁水源、食物)、副溶血性弧菌(海产品)等感染,常表现为突然腹痛、频繁水样泻,可能伴发烧、呕吐、脓血便。
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婴幼儿多见)、诺如病毒(成人儿童均可,传染性强)感染,多为水样泻,常伴呕吐、低热、肌肉酸痛。
寄生虫感染:相对少见,如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等感染,可能表现为慢性腹泻或带粘液、血的腹泻。
“肠胃闹情绪”——非感染性腹泻
消化不良/食物不耐受:暴饮暴食、吃太多生冷油腻、乳糖不耐受(喝牛奶后腹泻)等。
着凉/胃肠功能紊乱:腹部受凉(如空调直吹、睡凉席)、精神紧张等导致肠道蠕动过快。
药物副作用:某些抗菌药本身会引起腹泻(抗菌药相关性腹泻)。
止泻药、抗菌药、益生菌,到底怎么选?
确定病因之后就到了选药环节,选药的核心原则是:针对病因,对症下药。
1
止泻药——应急“刹车”,但不能滥用!
代表药物:蒙脱石散、洛哌丁胺、消旋卡多曲。
适用情况:轻中度非感染性腹泻(如消化不良、受凉),不能单独用于感染性腹泻!
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能像海绵一样吸附肠道内的病菌、毒素和水分,安全性较高,孕妇儿童通常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它不进入血液循环,主要在肠道发挥作用。成人用法为3克/次,3次/日。
注意:需空腹服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与其他药物服用间隔至少1~2小时。
洛哌丁胺
强力抑制肠蠕动,见效快。仅限成人非感染性水泻的短期(一般不超过48小时)对症处理。但伴发热或明显腹痛等疑似炎性腹泻以及血性腹泻的患者避免使用,因为强行止泻会导致病菌毒素滞留体内,加重病情!也禁用于孕妇、2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初始剂量成人4毫克,以后每次不成形便后服用2毫克。
消旋卡多曲
脑啡肽酶抑制剂,可以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成人急性腹泻100毫克/次,3次/日,餐前服,治疗时间不超过7天。果糖不耐受、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或蔗糖酶/异麦芽糖酶缺乏症患儿、肝肾功能不全患儿、3月龄以下的婴儿禁用。
2
抗菌药——“杀敌武器”,但绝不能乱用!
代表药物:诺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
适用情况:仅针对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且在医生判断需要的情况下使用,不要自行购买服用!大多数的夏季急性腹泻(尤其是病毒性、消化不良性)不需要服用抗菌药。
诺氟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400毫克/次,2次/日,疗程5~7日。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有肌腱炎或者肌腱断裂病史的患者禁用,婴幼儿及18以下患者禁用。
复方磺胺甲噁唑
1次2片,每12小时服用1次。对磺胺类药物及甲氧苄啶过敏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近年来,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已使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在此提醒:购买和使用抗菌药,务必遵循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
3
益生菌——“肠道卫士”,辅助调节好帮手!
代表药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布拉氏酵母菌、酪酸梭菌等制剂。
适用情况:各类腹泻(感染性、非感染性、抗菌药相关性)的辅助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缓解症状、腹泻后肠道功能恢复期调理。
益生菌是辅助治疗,不能替代止泻药(针对症状)或抗菌药(针对细菌感染)。不同菌株的作用不同,如布拉氏酵母菌对多种感染性腹泻、旅行者腹泻、抗菌药相关性腹泻有较好证据;鼠李糖乳杆菌GG(LGG)、罗伊氏乳杆菌等常用于儿童腹泻。购买时可留意产品说明。
服用益生菌时需要注意:
水温不宜过高(一般<40℃),以免活菌失活。
与抗菌药联用时,间隔至少2小时(布拉氏酵母菌除外,它对抗菌药不敏感)。
温馨提示
腹泻最关键的基础治疗是预防和纠正脱水,比吃药更重要!严重脱水可危及生命,尤其婴幼儿和老人。
警惕脱水症状:口渴尿少(轻度);精神差/烦躁、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极少/无尿、手脚凉(中重度,需立即就医)。
科学补液首选:口服补液盐III(ORS III),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婴幼儿、老人尤需保证摄入。避免单纯喝白开水(缺电解质)、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加重腹泻)、运动饮料(配比不适合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