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宝宝后该怎么坐月子?这些传统做法其实并不科学
生完宝宝后该怎么坐月子?老一辈常说“不能洗头洗澡,必须卧床不动”,但这些传统做法其实并不科学。用对方法,才能在产后快速恢复元气。
误区1:坐月子要“捂”到出汗
产妇本就容易出汗,过度捂汗反而可能导致中暑、皮肤感染。正确做法是保持室内温度24 - 26℃,每天开窗通风,穿透气吸汗的衣服,出汗后及时擦干。
误区2:必须卧床30天
躺着不动会让肌肉松弛,还可能引发便秘、血栓。顺产6 - 8小时后就能坐起来,剖宫产24小时后可在医生指导下活动四肢,2 - 3天就能慢慢下床走动。
误区3:补得越多越好
油腻的猪蹄汤、鸡汤不仅容易堵奶,还会让体重飙升。产后饮食要循序渐进,产后1 - 3天适合喝小米粥、蔬菜汤;1周后再增加鱼、肉、蛋等营养,但记得撇去汤里的油。
科学坐月子,分阶段恢复有讲究
产后1 - 3天,小心观察,打好基础。这段时间是关键期,要关注出血、排尿和哺乳。防出血,产后24小时内,要留意恶露颜色和量,突然增多需立即就医。早开奶,产后半小时内就让宝宝吸吮乳头,哪怕没奶也要多吸。勤排尿,顺产4小时内、剖宫产拔尿管后,要尽快尝试排尿。
产后1周 - 1个月,恢复身体,兼顾身心。子宫恢复,每天按摩肚子帮助子宫收缩,恶露有异味或发热需就医。伤口护理,顺产侧切或撕裂要保持外阴清洁。剖宫产别让伤口沾水。盆底修复,产后42天内别提重物,每天做凯格尔运动(收缩肛门和阴道肌肉),修复盆底肌。
不同产妇,护理重点不同
剖宫产妈妈,伤口愈合慢,术后可用镇痛泵缓解疼痛,起床时按住伤口减少拉扯,洗澡时用防水贴保护伤口。二胎妈妈,盆底肌更易松弛,除了做凯格尔运动,产后42天记得做盆底肌评估,必要时配合康复治疗。
这些小技巧,让恢复事半功倍
洗头洗澡别害怕,顺产2 - 3天、剖宫产伤口愈合后就能淋浴,洗完及时吹干头发。心情好,恢复快,产后情绪波动大,多和家人朋友聊聊,感觉不对别硬扛,及时寻求医生帮助。按需哺乳,轻松喂奶,别强迫自己纯母乳喂养,喂奶时调整好姿势,避免乳头皲裂,堵奶时用热毛巾敷一敷。
Reminder
温馨提示
科学坐月子不是“熬日子”,而是调理身体的黄金期,不盲目相信老规矩,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灵活调整,才能轻松享受当妈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