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健康热文 > 正文

掌握海姆立克法的操作是怎样的?每个家长必学

发布时间:2025-04-02  来源:   
2025-04-02  健康大河南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意外总是防不胜防。其中,误吞异物是一件令家长们极为担忧的事情。孩子们天性好奇,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探索欲,且缺乏对危险的认知能力,很容易将一些小物件放入口中,一不小心就可能误吞下去。而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海姆立克法成为了每个家长都必须掌握的救命技能,它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孩子的生命。

  孩子误吞异物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都有大量儿童因误吞异物而就医。这些异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硬币、纽扣电池、玩具零件、花生米、瓜子等。孩子的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食管相对狭窄,一旦误吞异物,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或消化道的堵塞。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孩子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例如,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一个 2 岁的小男孩在玩耍时,不小心将一枚五角硬币吞了下去。起初,孩子并没有明显的不适,但过了一会儿,他开始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的症状。家长发现后,急忙将孩子送往医院。经过检查,硬币卡在了孩子的食管中,所幸送医及时,医生通过专业手段将硬币取出,孩子才脱离了危险。还有一个案例,一个 3 岁的小女孩误吞了一颗纽扣电池,由于纽扣电池具有腐蚀性,在短时间内就对孩子的食管造成了严重损伤,即便经过紧急治疗,孩子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这些真实的案例无不提醒着家长们,孩子误吞异物的风险时刻存在,必须高度警惕。

  海姆立克法,也被称为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由美国医生亨利?海姆立克发明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主要用于抢救因各种异物阻塞气道而引起的窒息。其原理是通过冲击患者的上腹部,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肺部,形成一股强大的气流,将堵塞在气道内的异物冲击出来。

  对于 1 岁以上的儿童,海姆立克法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孩子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弯,使孩子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前倾、头略低、嘴张开的姿势。然后,家长用双臂环绕孩子的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孩子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接着,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孩子的腹部,每秒约 1 次。重复操作,直到异物排出或孩子恢复呼吸。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用力要适度,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对于 1 岁以下的婴儿,由于其身体结构较为特殊,操作方法与 1 岁以上儿童略有不同。家长先将婴儿面朝下,放在自己的手臂上,用手支撑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确保婴儿的头部低于身体,这样可以利用重力帮助异物排出。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地拍击 5 次。如果异物仍未排出,将婴儿翻正,面朝上,放在手臂上,保持头部低于身体。用两根手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快速有力地向下按压 5 次。交替进行拍背和按压操作,直到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呼吸。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能会在不同的场景中遇到孩子误吞异物的情况。比如在家庭中,孩子在玩耍玩具时,可能会将玩具上的小零件吞下去;在吃饭时,孩子可能会因为嬉笑打闹,不小心将食物呛入气道。在户外,孩子在公园玩耍时,可能会捡到一些小物件放入口中。无论在何种场景下,一旦发现孩子误吞异物且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剧烈等症状,家长都要立即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孩子的情况,并运用海姆立克法进行急救。

  除了掌握海姆立克法的操作技巧,家长们还应该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孩子误吞异物的风险。例如,将家中的小物件,如硬币、纽扣、药品等放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购买玩具时,选择质量合格、无小零件且适合孩子年龄阶段的玩具;在孩子吃饭时,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孩子嬉笑打闹,教育孩子要细嚼慢咽。

  总之,孩子误吞异物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而海姆立克法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能够在紧急关头为孩子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每个家长都应该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海姆立克法的操作步骤,同时做好预防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毕竟,孩子的安全是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多一份知识,就多一份保障。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