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辣的人整体死亡风险比不常吃辣的人降低 14%
在饮食的缤纷世界里,“辣” 以其独特魅力占据重要地位。从四川麻辣鲜香的火锅,到湖南热辣过瘾的剁椒鱼头,再到墨西哥热情洋溢的辣椒料理,辣椒的身影无处不在。长期以来,人们对吃辣的态度两极分化,有人钟情于其带来的热辣刺激,有人则因担忧健康问题对其敬而远之。近年来,一系列科学研究似乎为这场争论提供了新视角,“吃辣能延长寿命” 的观点逐渐走入大众视野,颠覆着人们的传统认知。
多项大规模研究为 “吃辣与长寿关联” 提供了有力证据。2015 年,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该研究对大量人群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吃辣的人整体死亡风险比不常吃辣的人降低了 14%。这一数据暗示,辣椒在预防某些重大疾病方面可能发挥着关键作用。无独有偶,《美国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也曾发表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 57 万余名平均年龄 18 - 79 岁,来自中国、意大利、美国和伊朗的受试者进行调查。对比发现,经常吃辣的受试者,全因死亡风险下降了 13%、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了 17%、癌症死亡风险下降了 8%、中风死亡风险下降了 20%。众多研究成果表明,吃辣与延长寿命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紧密联系。
那么,小小的辣椒为何具有如此神奇功效?这主要归功于其含有的独特成分 —— 辣椒素。辣椒素是一种让辣椒拥有辛辣风味的活性物质,也是辣椒发挥健康效益的核心 “功臣”。辣椒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性质活泼,易攻击细胞,引发炎症。若自由基长期大量积累,将破坏细胞正常功能,增加患癌及其他慢性疾病风险。辣椒素如同忠诚的 “细胞卫士”,能精准识别并清除自由基,为细胞构建起坚固的防护屏障,降低疾病发生几率。
在促进血液循环方面,辣椒素堪称血管的 “清道夫”。它能扩张血管,加快心跳,使血液流动更顺畅。这一过程如同给血管进行深度 “大扫除”,有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质沉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对心血管健康意义重大。研究表明,爱吃辣的人高血压风险相对较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利用我国慢性前瞻性研究项目内近 5.4 万名受试者的数据调查发现,经常吃辣对预防高血压有一定作用,在不喝酒的受试者中,每天吃辣者罹患高血压的风险下降了 28%。
调节新陈代谢也是辣椒素的 “拿手好戏”。它能刺激身体更高效地消耗热量,对控制体重十分有益。肥胖是众多慢性疾病的 “帮凶”,有效控制体重相当于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筑牢根基。不仅如此,现代医学研究还揭示了辣椒素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微妙联系。肠道被称作 “人体的第二大脑”,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及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辣椒素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间接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它有助于增加有益菌数量,抑制有害菌生长,维持肠道微生态稳定,进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在抗癌方面,辣椒素同样表现出色。一些研究表明,辣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能够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程序性死亡),并抑制癌细胞增殖,从而减少肿瘤扩散。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北京大学等研究人员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发布的一项涉及 51 万中国人长达 10 年的研究指出,相较于不吃辣的受试者,每天吃辣与食管癌风险下降 19%、胃癌风险下降 11%、直肠癌风险下降 10% 相关,在不吸烟饮酒的人群中,这种相关性更为显著。
虽然吃辣对健康益处多多,但并不意味着吃辣越多越好。过量食用辣椒可能刺激胃肠道,引发胃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对于患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人群,食用辣椒可能加重病情。此外,部分人对辣椒素敏感,食用后可能出现口腔灼烧感、流泪,甚至头晕等不良反应。在烹饪方式上,高温烹饪辣椒时可能产生多环芳烃或杂环胺等致癌物质,增加消化系统癌症风险。因此,吃辣要注意适量和烹饪方式,避免过度加热或高温油炸。
吃辣或许真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寿命,但其并非万能的 “长寿秘诀”。它只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与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良好作息等共同作用,才能助力人们拥有更健康、更长寿的生活。在享受辣椒带来的美味与健康时,我们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摄入,让辣椒成为健康生活的得力 “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