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牛肉到底是“养生”还是“养癌”?肉类不当的烹调方式易致癌
近来,牛肉被归类为红肉后打上了致癌的标签,那还能吃吗?
牛肉在跳动是寄生虫太多?
其实“牛肉会动”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至少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山东济宁的程女士买回家的牛肉出现了不停抖动的现象,她及时用手机拍了下来。
在跳动反而恰恰说明它非常新鲜,这是“动物刚死不久”时肌肉的一种短暂状态。若这块肉的屠宰时间比较短,动物的中枢神经虽然已经死亡,但是肌肉周边或者里边的神经末梢还没有死亡,因此还会跳动。
大家要是害怕的话,这种情况放置一段时间就没有问题了,下锅照样好吃得板!
经常吃牛肉
到底是“养生”还是“养癌”?
确实有遇到过爱吃牛肉的肿瘤患者,长年累月下来,可能使肠壁出现肿瘤。但就这样一票否决吃牛肉就过于片面了,牛肉本身并不含致癌物质哈!
牛肉和致癌有关主要有两方面:
牛肉属于红肉
什么是红肉?
根据生肉的颜色,肉类被分为色深的“红肉”和色浅的“白肉”。
红肉:外观呈红色,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被分成红肉;
白肉:外观呈白色,主要包括鸡、鸭、鹅、鱼、虾等非哺乳动物的肉。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将红肉归入“2A类致癌物”。
摄入红肉、腌制肉类与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每日摄入100g以上的红肉会增加17%的患癌风险。
那牛肉、猪肉等红肉不能吃了吗?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这项报告不是为了让人们完全停止吃肉,红肉与癌症的关系,目前掌握的数据有限,我们建议的是减少食用,如果平时摄入量并不多的话,建议不要再增加。
2
肉类不当的烹调方式易致癌
过于高温的烹调方式会使各种肉类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这类致癌物主要是杂环胺,它的产生与烹饪温度密切相关。当烹调温度超过200℃时,红肉就会产生大量的杂环胺,增加肠癌风险。
在各种牛肉的烹饪方法中,炖牛肉最高温度约100℃;炒牛肉约187℃;煎牛排约107℃;烧烤牛肉则可达到400℃以上。因此,经常吃烤牛肉的人就要小心了。
此外,有说法称,牛肉属于发物,经常食用会诱发炎症,催生结节,因此结节患者不能吃。
实际上,这个说法也毫无根据。
牛肉可高达到20%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含量较低,是良好的营养来源,生活中可适当食用。有结节的人也可以适当吃牛肉,这对结节的影响不大。
每天50克
建议“3吃”“6不吃”
癌症的发生是遗传、环境、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梁清月医生指出,没有必要因为担心红肉会增加患癌风险就吓得啥红肉都不敢吃了,盲目地拒绝摄入红肉,反而容易让身体营养摄入不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禽畜肉40~75克,75克相当于手掌大、一指厚的一快,或者是5卷牛肉卷或10粒方糖大小的牛肉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