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健康热文 > 正文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打硬仗、挑重担,守好北京阵地,驰援湖北一线

发布时间:2020-04-01  来源:   
2020-04-01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守好北京阵地,驰援湖北一线。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作为北京市确诊患者定点收治“主战场”之一,加强重症患者早期干预,坚持临床科研与救治协同,同时组织医学专家奔赴湖北,担负诊疗、科研等任务,在疫情阻击战中勇挑重担。

  迅即行动,对传染病有天生的“嗅觉”

  这支抗疫力量也曾在抗击非典、防控甲流、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等多次重大任务中屡建战功,对传染病有着天生的“嗅觉”。

  新冠疫情初露端倪。媒体通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五中心接诊的一位长期随访患者引起了医生们的警觉。“这位患者因病在五中心治疗近十年,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近10天,在武汉当地治疗没有改善,来到我中心。”北京市卫健委新冠肺炎确诊专家组成员、该学部感染二科主任秦恩强回忆,“我们看到媒体通报,意识到可能有问题,当即采取了隔离措施,调整病房,应急收治。”

  “因为有职业敏感,所以特别警惕。”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该学部主任医师赵敏记得,“当时还没有诊断试剂盒,患者已出现“大白肺”,医生团队全力救治,所幸后续患者康复。”

  1月21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被确定为北京市市级三家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机构之一,承担起大量确诊病人和重症病人的收治任务。

  五中心迅即制定并发布了17个“战时文件”;快速建立发热门诊、留观病区、疑似患者病区、确诊患者病区、危重症 患者病区等12个隔离病区;建立完善发热门诊无纸化挂号收费住院、军队确诊疑似患者前接、地方确诊患者住院绿色通道等 15 项工作流程;53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一线医疗队和预备队进入阵位。

  针对营区管理集中、人员密集、传播风险大的特点,五中心提出“宽进严出” 的策略,对具有相关症状的就诊人员,适当放宽收治标准,加大收容力度,减少潜在风险。为保障医护安全,全军传染病防治技术培训基地和护理示范基地为第五医学中心和其他驻京部队医疗机构近2000人开展了防护技能培训与考核。

  多学科携手,“绣花一样”强化重症早期干预

  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是一块硬骨头。在第五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柏长青看来,重症患者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闯关,特别是高龄患者。“我们救治的一位78岁患者,感染、出血、休克等多个问题都集中在她身上,特别容易病情危重。我们要从整体考虑医疗决策,从诊断、治疗、护理,包括与家属的沟通,都要找到更准确的方式,要付出更多耐心和责任心。”柏长青举例说。

  “新冠病毒会攻击肺部、肾脏、心脏等多器官,需要各个学科紧密配合。1月初,我们就提出多学科救治机制,针对危重患者病情逐一讨论。”专家赵敏打了个比方,“就像绣花一样。每个药物多大量,多长时间,患者每个体征指标的改善都要一项一项讨论通过。我们收治的患者,不少在感染新冠病毒前,就已经患有肾衰竭、老年痴呆等疾病,治疗方案出现矛盾时怎么办,都需要专家团队共同努力,制定最适合他们的方案。多学科的协力机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如何有效干预疾病进展,不要发展成危重症。我们提出,用ICU重症的理念来评估普通患者,从细节把控,及时干预。”专家秦恩强介绍,在国家诊疗指南基础上,学部不断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探索制定诊疗共识。此外,在精心治疗、悉心护理的同时,为患者开展心理疏导,提供喂饭、洗理、剪甲、陪读等服务,增强了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力量。

  截至3月24日,五中心70岁以上患者成功救治8人,最高年龄达85岁,救治最小年龄为3岁,危重及重症患者达到了百分之35.7%,确诊到治愈出院平均病程18.92天,最短病程为5天。

  坚持研究和救治协同,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

  在国家科技部、军委机关、北京市和解放军总医院的支持下,作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第五医学中心重点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病理损伤与重症预警分析等临床研究,并且启动了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王福生院士带领我们启动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第二批应急攻关项目。”第五医学中心生物治疗科主任孟繁平记得,“研究团队24小时不休息,2天之内拿出了项目临床方案。”

  目前,该项目研究正在进行中。截至3月23日,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和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共治疗100名重症患者。

  发挥传统中医药作用,中医科王睿林每日逐一问诊、 辨证施治,运用“传统中医辨证诊疗融合现代分子对接技术”制定的“克冠一号”中药组方。

  “‘克冠一号’中药组方,按患者病情不同阶段,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三个方子。”王睿林介绍,“我们在患者接受治疗初期就开始使用中药,第一时间介入科研设计,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从50例患者情况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退热时间更短,炎症吸收加快。我们还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每个药物与人体的结合机制进行分子模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临床疗法创新、基础病理机制、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 精准分子检验等领域的科研进展不断。2月17日,王福生团队在《柳叶刀 ·呼吸病》杂志发表新冠死亡患者的微创病理报告,揭示病毒侵袭肺部发生重症化转归机制;3月4日该团队又在 《柳叶刀》子刊发表有关新冠肺炎肝损伤的处理与挑战的评述。


[责任编辑: 赵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