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健康热文 > 正文

吃粗粮对身体好?大错特错!这些人常吃就是自毁身体…

发布时间:2019-11-10  来源:   
2019-11-10  健康大河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粗粮”成了受人追捧的健康食品。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它与可溶性纤维协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医学研究还表明,纤维素有助于抵抗胃癌、肠癌、乳腺癌、溃疡性肠炎等多种疾病。

  那么,

  这些所谓的粗粮食品真的健康吗?

  粗粮真是“多多益善”吗?

  实际上,市面上很多“粗粮”食品,已经经过了多道加工程序,原有的营养价值已损失殆尽。

  而且由于粗粮食品的口感一般较差,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会加入糖、油脂和其他添加剂。

  这些食品营养价值与真正的粗粮相差甚远,因此,在购买粗粮食品时,最好对照一下配料表,选择粗粮含量较高的品种。

  另外,日常吃粗粮时会出现一些误区,我们需要多加注意。

  1、突然大量吃

  长期吃细粮的人不建议突然大量摄入粗粮,会引起消化不良,胃胀气甚至腹泻。如果想改变饮食习惯,就要慢慢去适应,从少到多至少需要两周的时间让胃肠道去适应。

  2、觉得一种好就天天吃

  很多人吃粗粮选择品种过于单一,觉得一种好吃就一直吃,其实这样不利于营养均衡。

  3、多吃粗粮,却不多喝水

  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来溶解。所以,日常饮食中添加粗粮的人要喝更多的水以润滑膳食纤维,否则就像吃了一堆石头,导致难消化,有便秘的可能哦。

  4、粗粮吃得越多越好?

  粗粮吃太多,不仅影响消化,还会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甚至导致营养不良。而且粗粮中的纤维素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所以随意吃粗粮反倒影响健康了。

  5、用粗粮制品代替粗粮

  市场上的粗粮制品有很多,比如全麦面包、麦麸饼干、紫薯饼干、南瓜面包等。但是,作为高纤维产品,如果能口感出众、粗而不糙,大部分肯定是用大量油脂起到“润滑”作用。吃多了粗粮制品反而会摄入大量油脂。

  6、人人都吃粗粮

  很多人知道吃粗粮好,于是从老人到小孩全家都增加粗粮的摄入量,其实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对于消化慢的人群,严重者会在胃中形成“石头”,堵塞肠道。

  7、通过粗粮降血糖

  刚刚我们已经提到,粗粮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生糖指数较低,但它并不能降血糖。有的糖友以前吃一个馒头,改成粗粮后就吃两个窝头,饭也比原来多吃半碗,结果不仅血糖没控制好,人还胖了起来。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吃的粗粮?

  1、糙米:与精米相比,糙米保留了更多膳食纤维、维生素B1,更易于消化吸收,适合儿童和老年人食用。

  2、玉米:富含膳食纤维,且脂肪含量不高,是减肥人士的较好选择。

  3、燕麦: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红薯:粗纤维含量比较高,可以刺激肠胃蠕动,加速排泄,对于那些经常吃肉、有慢性便秘的人,可以适当增加摄入比例。

  5、荞麦: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和芦丁,可以清除血管中的“垃圾”,降低血脂。同时,荞麦的含铁量也非常高,对贫血者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6、小米:维生素E、膳食纤维、钾、铁含量比大米要高,能够有效预防高血压及缺铁性贫血。

  一看:看包装

  如果是有包装的,要仔细看它的包装,根据我国的食品包装规定,包装袋上应该注明生产日期、产地、保存条件和保质期。如果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应当标注相应的标志和发证机构。

  二闻:闻香味

  一是闻有没有很刺鼻的农药味,二是闻有没有很香的米味。比如小米,如果是没有施过化肥的、用天然肥料种出来的,离着三五米都能闻到小米的那种香味。粗粮放得越久,香味也就越淡。但即使没有香味,也不应该有刺鼻的农药味或樟脑味。

  三摸:手感如何

  再拿到手上摸一摸。好的粗粮,表皮很光滑、饱满,拿到手上有一种稍微油油的感觉,手感非常舒服。

  四试:试吃看看

  最后一招,就是少买一点,回家吃吃看。

  秋冬防流感

  “预防流感的“三要”

  1. 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并可以减轻流感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 预防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等不仅是治疗流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指南推荐的预防措施之一。

  3. 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休息好: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要手段。

  点击以下图片,立即得知你所在地的流感热度指数,并可在线获取家庭流感预防解决方案。同时,只需1分钟就能帮你评估流感风险。


[责任编辑: 田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