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中心医院师鑫鹏:放疗副作用大效果不稳当?放疗前这些信息需要了解
健康大河南讯:放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手段,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至今仍然有不少肿瘤患者及家属表示害怕或不接受,认为放疗后身上的辐射会影响家人。那到底什么是放疗?放疗的流程是什么?
对此,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洛阳市中心医院放疗科副主任 师鑫鹏做客演播室,和我们大家讲讲放疗的相关知识。
首先欢迎师主任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
问题一:在节目的最开始,您先和我们大家讲讲放疗到底是什么吧?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在我国南方很多的省市称之为照光,在我们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称之为烤电,也有些地方叫电疗;放疗其实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各类加速器产生的射线来治疗肿瘤的方法,这些射线具有携带能量的特性,能够深入肿瘤组织内部,逐一击破正在生长的肿瘤细胞,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甚至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
放疗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895年,当时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射线,他将其命名为X射线。在不久之后的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这使得人们对射线的研究更加深入。随着射线的发现,放射治疗的概念也逐渐形成。在20世纪初期,放射治疗开始在癌症的治疗中得到应用。1903年,法国医生亨利·布孟斯发现了放射治疗对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效果,这标志着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随着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射线的性质和放射治疗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1920年代和1930年代,放射治疗的技术逐渐发展,治疗机器的设计和制造也逐渐成熟。当时主要使用的放射源是钋和镭,治疗机器主要是X射线机。然而,由于缺乏对射线致伤性的认识,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遭受了不可逆的损伤。20世纪40年代,人们对放射治疗的潜在风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随着核能的发展和原子弹的爆炸,人们开始关注射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946年,美国的国家癌症研究所成立了放射治疗与癌症研究部门,专门研究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放射治疗的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医学线性加速器的发明使得放射治疗成为可能。线性加速器能够生成高能量的射线,可以更精确地瞄准肿瘤细胞,减少周围健康组织的伤害。此外,放疗规划系统的引入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确定射线照射的剂量和方向。到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放射治疗的规划和控制更加精确和个体化。定位系统和造影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可以更好地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从而更好地瞄准肿瘤细胞。此外,放疗适应症的研究和推广,使得放射治疗在更多类型的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
目前,放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治疗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新一代放射治疗设备的引入,如质子放疗和调强放射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确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问题二:我们都知道癌症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那究竟哪些患者需要做放疗呢?
放疗可以作为癌症治疗过程中的一部分,适用于不同阶段和类型的癌症患者,具体是否需要放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身体状况以及治疗的整体规划。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需要放疗的情形:
早期癌症:对于某些早期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喉癌等,放疗可以作为手术的替代方案,或者与手术结合,以减少复发风险。
术后辅助治疗:手术后,放疗可用于消灭可能残留在原病灶区域的癌细胞,减少复发机会,常见于乳腺癌、肺癌、直肠癌等。
晚期癌症或转移性癌症:对于已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症,放疗可以用来缓解症状(如疼痛、压迫感),提高生活质量,这称为姑息性放疗或症状缓解治疗。
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对于一些不宜手术或对化疗不敏感的癌症,如头颈部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某些淋巴瘤等,放疗可能成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术前治疗(新辅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放疗可以在手术前进行,以缩小肿瘤体积,便于手术切除,同时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反应。
复发或残留病灶的治疗:癌症复发或手术后仍有残留病灶时,放疗可以用于控制病情进展。
是否进行放疗,以及放疗的具体方案,需要由专业的肿瘤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并通过多学科团队讨论后确定最佳治疗计划。
问题三:临床上很多肿瘤患者对放疗还是比较恐惧的,尤其是看到放疗科门口贴的相关警示标志后更是绕道走,有些人说放疗做了之后身上会带有放射性不能接触其他人,这种情况存在吗?
大多数放疗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身体并不会带有放射性,也不会对周围人造成辐射危害。这是因为现代放疗技术,如外照射放疗(使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射线、电子束、质子等),其辐射能量在穿透身体并达到肿瘤区域后,大部分被吸收或散射,患者离开治疗设备后,体内不会残留放射性物质。
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采用的是内照射放疗(如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医生会将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源暂时或永久性放置在患者体内或肿瘤附近。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在治疗初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医院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比如限定接触时间和距离,确保患者家属和公众的安全。即便如此,随着放射性物质的自然衰变和/或移除,这种放射性影响也会迅速减小直至消失。
总的来说,对于绝大多数接受外照射放疗的患者而言,治疗结束后可以正常生活,无需担心会对家人或朋友造成辐射影响。此外,放疗科相关设备周围均布置有放射防护装置,患者和工作人员在放疗科期间并不会受到除了治疗之外的射线伤害。
问题四:看来大家在看到放疗科的时候不必恐惧,更不必躲着走。那放疗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患者会感到痛苦吗?您跟大家分享一下放疗的流程吧,一般应该怎么准备?
放疗(放射治疗)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诊断与评估:
确定癌症的类型、位置、大小和分期,通常需要通过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PET-CT等)来完成。
多学科团队(包括肿瘤科医生、放射物理师、放射治疗师等)共同讨论,决定是否适合进行放疗及治疗方案。
2.定位与计划(模拟定位):
患者躺在模拟定位机上,通过CT扫描或其他影像技术确定肿瘤的确切位置和周围正常组织的位置。
根据扫描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放疗计划,确定射线的入射角度、剂量分布等,以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3.制作固定装置和标记:
为了确保每次治疗时体位的一致性,可能会制作头部面罩、体膜或其他固定装置。
在皮肤上做标记,帮助精确对准治疗区域。
4.计划验证:
使用模拟或低剂量射线验证治疗计划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确保射线能够精准照射到预定的肿瘤区域。
5.开始治疗:
患者按照计划定期接受放疗,通常每天一次,每周五天,持续数周至数月,具体次数和周期根据病情而定。
每次治疗过程一般较为短暂,但准备和调整时间可能较长。
6.监测与随访:
在放疗期间和治疗后,定期进行体检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监测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安排后续的随访计划。
问题五:但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对于放疗都会有顾忌、担心害怕会出现一些不能耐受的副反应,放疗真的这么恐怖吗?
肿瘤患者对放疗恐惧,主要还是对放疗不太了解,其实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放疗的副反应已经微乎其微。以前的放疗因为技术和设备落后,放疗副反应大,现在计算机技术和放疗设备先进,进入精准放疗时代,放疗副反应已经很小,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耐受,并且能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放疗的副作用因人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治疗部位、辐射剂量、治疗范围、个人体质以及是否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等。重要的是,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如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等,能够更加精确地靶向肿瘤,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从而减轻了某些副作用。同时,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治疗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药物或护理建议来缓解不适。
问题六:“哪些类型的肿瘤更需要放疗?”这是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主任,在节目的最后,您跟大家讲讲吧?
头颈部肿瘤:包括喉癌、鼻咽癌、口腔癌、舌癌等。
乳腺癌:无论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减少复发风险,还是作为无法手术患者的治疗选择。
肺癌:无论是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都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或与化疗、免疫治疗等联合使用。
前列腺癌:放疗是早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选择,也可用于晚期病人的症状缓解。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妇科恶性肿瘤中,放疗常用于术前缩小肿瘤、术后辅助治疗或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结直肠癌:特别是当癌症扩散到肝脏或肺部时,可采用姑息性放疗缓解症状。
胰腺癌、肝癌、胆囊癌和胆管癌:虽然这些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各有不同,但在某些情况下,放疗可用于控制症状或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脑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胶质瘤、脑膜瘤等,放疗是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对手术难以完全切除的肿瘤。
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常常使用放疗作为治疗的一部分。
皮肤癌:如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尤其是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
骨转移:对于从其他部位转移到骨骼的癌症,放疗可以缓解疼痛和预防骨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放疗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它是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使用的,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具体是否需要放疗,以及放疗方案如何制定,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决定。
主持人结尾:好的,非常感谢师主任的精彩分享。相信通过刚刚的讲解,大家对放疗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作为肿瘤三大治疗手段之一,放疗已走过百余年历史,经过多年发展,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好坏不分”“统统杀灭”的简单直击了。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公益支持: 翰森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