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肿瘤对话 > 正文

【健康科普访谈】郭克锋:一路同行 用心关爱 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不容小觑

发布时间:2023-12-01  来源:   
2023-12-01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肿瘤带给患者和家属的痛苦是多维度的,除躯体的痛苦外,还包括心理、社会的痛苦。由于恶性肿瘤有疾病进展快、治疗周期长、症状复杂、预后差等特点,患者在被明确诊断后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需要密切观察,给予患者不同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对此,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黄河三门峡医院肿瘤科副主任 郭克锋做客演播室,和我们大家讲讲患者如何面对癌症的相关知识。

  问题一:大家在被查出癌症之后,一般都会经历哪些心理斗争呢?心理有哪些特点?

  回答:其实在疾病初诊时,多数患者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会想为什么是我,这会不会是搞错了,我该怎么办,还能治好吗,我还能继续我的生活和工作吗。

  大多数人害怕癌症,当第一次被诊断为癌症时,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

  1. 焦虑和害怕:患者往往容易怀疑自己的病能不能治好、还能活多长、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等等;怀疑医生的医治水平不高;怀疑医生和亲属对自己所讲的病情是一些骗人的安慰话。他们还害怕分离,害怕无力克服疾病,害怕丧失自理能力,害怕疼痛,害怕无法治愈,嫉妒健康人。因此患者内心总是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

  2. 恐惧:多数病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告知患上癌症,第一反应是不愿意相信事实,对于突如其来的癌症诊断难以接受。确诊后会出现恐惧和绝望,一般病人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认为癌症是“不可救药”的绝症,甚至认为癌症是“判死刑的人”。他们对癌症的惧怕就像孩子们害怕黑暗一样,黑暗本身并不可怕,但对黑暗的未知感和因此引起的想象是令人担忧的。

  3. 绝望:患者一想到生活的前程即将结束,努力奋斗的事业、温暖的家庭、丰富多彩的人生都将与之告别,这种结果又无法改变与摆脱,心理上就会感到极度的悲观绝望,精神上高度紧张。而且,患者不仅要承担癌症病死率高、医疗费用昂贵的压力,还要面临失去了原有家庭和社会地位的风险,人生道路上可能会受到很大挫折,悲观心理就自然出现了,从而很可能出现抑郁、躁狂、幻觉,睡眠障碍等特殊情绪。

  问题二:您刚才讲到的那些心理对于肿瘤患者重要吗?

  回答: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但负面情绪会通过身体进行表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要的是要准备好应付心理和情绪上的各种挑战

  负面情绪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阻碍治疗方案的正常实施,增大癌症复发的可能性 ,发生心理问题后若不加重视,问题将不断加重,进而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使治疗效果不佳,延长治疗时间

  我们发现,同期癌症患者,在接受同等治疗的前提下,凡心理调适好、心情乐观者,预后效果好;反之预后较差。

  问题三:很多人确诊后进行自我否认,怀疑检查结果出错了,那这个时候作为医生应该怎么做呢?

  回答:这其实是患者正处于否认期,患者会出现不愿意相信诊断的结果,不愿意接受事实,也可能会出现类似低血糖的症状并感到大脑空白,此时患者的思维是混乱的,会否认患病的事实,属于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可以降低对疾病的恐惧程度。

  作为医生我们首先要给与充分的理解,给患者一定的时间接受现实,不阻止其发泄情绪并适当安抚,帮助患者平静下来。其次要肯定的回答病人的疑问,减少他的怀疑和逃避现实的机会。

  问题四:否认期就是肿瘤患者心理分期的第一个阶段,那随后患者都会经历哪些阶段呢?

  回答:

  ①愤怒阶段:当最初的否认无济于事,会转为愤怒,会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情绪,比如哭闹、恐慌、冲动。

  ②协商阶段:与残酷的事实讨价还价、做交涉,此时患者的求生欲望比较强,有良好的依从性,希望治疗好疾病,有可能会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

  ③忧郁阶段: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治疗的效果不佳,或者是产生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容易出现悲伤、忧郁等不良的情绪。

  ④接受阶段:经历了前面的几个阶段,患者的情绪逐渐稳定,重新接受事实,调整好心态,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治疗。

  问题五:那其实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也是不一样的,您和我们大家讲讲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吧。

  回答:1.科普肿瘤基本常识:减轻病人身心痛苦,首先要清除“不治之症”的影响,医护人员要用科学的解释,说明疾病的一般知识,如病因、症状及预后,让患者正确认识癌症的自然病程,采取积极的态度;告诉他们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许多中、晚期的癌症,目前的治疗手段和疗效亦在不断地突破和提高,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

  2.建立信任:医务人员要对患者以诚相待,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同时向患者表达情感上的安慰和关心,让他们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是能够治好的,医生会有办法的,增强患者的求生信念。

  3、减轻焦虑:癌症病人对自己的病,要有打大仗、打长仗、打恶仗的思想准备,内心不急不躁,一切按治疗的“既定方针办”,及早将自己的悲观情绪和一切困惑向亲人朋友倾诉,也可以到心理医生处将心中的郁闷和不满说出来。请记住,恐惧和痛苦都是暂时的,由此带来的烦恼与绝望也必将过去。

  4.处好人际关系:病人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否和睦,对于他的病情能不能好转,十分重要。鼓励患者参加一些互助组织,和病友交流心得,请治愈病人现身说法,相互鼓舞。尽可能多地与已经康复的癌症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是怎样战胜不良情绪的,看看在他们身上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问题六:除了医生和家属之外,肿瘤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呢?

  回答:01别总提醒自己患了癌症,好的心态不仅可以更加轻松地面对生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治疗效果,当面对罹患癌症时,不妨用“我生病了”代替“我得了癌症”,正视癌症的危害,但不过于放大其带来的恐惧,然后积极地配合治疗。

  02不少患者容易把患癌与绝症或者死亡划上等号,但其实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期并且如健康人般正常生活,癌症逐渐变成了生活中一种新型慢性病,就好像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一样,虽然目前无法做到完全治愈,但其实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可防可控。

  03既然只是带瘤生存的普通人,那么患者就需要放稳心态,毕竟人的身体状态本就起伏不定,也许今天还好好的,明天有可能就突然生病发烧,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所以当身体出现一些问题时,需适当地放宽心、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切勿过于紧张。除此之外,患者也需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以每月或每年作为周期进行观察比较,这样一来就会发现其实自己的身体状态正呈现出一个逐渐好转的趋势,心态自然也能够放松。

  问题七:那其实生活中很多肿瘤患者的家属因为担心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之后接受不了,所以会选择隐瞒,那这样的做法到底正不正确呢?到底应不应该告诉患者自己的病情呢?

  回答:其实这种做法不能算错,只能说家属只想患者放松一点,不想他那么恐惧。但即便家属不说,患者自己也能感受到,身体是变差还是变好了。对患者隐瞒病情,其实有两个弊端,①不利于治疗,家属刻意避开肿瘤科,很有可能耽误治疗。②让患者胡思乱想,告诉患者没什么大问题,但是背后却愁眉不展,让患者产生很大心理负担。

  科学研究也指出,隐瞒患者的病情其实并不利于他们的寿命。患者有权利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在某些时候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家属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如实告知,然后适当安慰患者,不要让他们乱想,积极面对疾病,做他们坚实的后盾。

  问题八:还有很多人都非常疑惑,肿瘤患者最重要的难道不是治病吗?为什么要一直盯着患者的心理呢?您和我们大家讲讲患者的心理和治疗效果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吧。

  回答: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心理压力和精神上的折磨比疾病本身更容易击垮一个人。因此,心理因素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患者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通常会自暴自弃,抑郁的心情会使病情加重,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要注重患者的精神治疗。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模式把医者与患者置于相互平等的地位。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既要重视各种治疗手段的效果,又要重视心理等因素对患者健康的影响,随着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对癌症治疗的新理念已经出现,对于无法彻底治愈的晚期癌症患者,治疗不再以消灭肿瘤为唯一目标,效果评价标准已由单纯观察肿瘤大小变化转变为重视患者带癌生活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也有利于为患者找寻最适合的诊疗方案。

  问题九:除了前面咱们谈到的那些之外,关于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您还有什么想和观众朋友或者是患者说的么?

  回答: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但也不要过于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连挤牙膏、拧毛巾这些小事都包办,生怕累着患者。这样极易使患者认为自己是一个废人,自己的存在只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和麻烦,从而丧失生活的信心,放弃活动和锻炼的机会。

  另外过于频繁的探视不仅会影响患者休息,同时也会给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压力,会让患者认为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还有在探视患者时,在其面前表现出明显的怜悯与同情,会使患者感到悲伤、孤独和压抑,由此而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不利于患者后续的规范化治疗。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郭主任的精彩分享。相信通过刚刚的讲解,大家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心理护理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水平,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心理护理也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能千篇一律。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 张雅琦]